新学期开学以来,一项新的中考加分政策引起了贵州贵阳市中学生和家长的广泛关注:初中毕业生在校3年间被评为“五星”级志愿者的,初中升学考试可以加5分。(9月30日《中国青年报 》)。
相关单位出台政策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小树立志愿服务意识,这个初衷是值得赞扬的。但是这个政策能否躲过政策的悖论呢?能否真正地按照程序进行落实呢?在落实后能否真正使中小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得到提高呢?能否避免支援服务记录的伪造呢?能否避免志愿服务功利化呢?
志愿服务中考可以加分虽然是一种鼓励中小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手段,但是这很容易产生诸多不良的影响。中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单纯的年龄段,他们青涩懵懂,涉世未深,难以拥有自己的独立的判断能力,家长很容易成为他们行为的主宰者。而家长最为关心的就是孩子的成绩,尤其是在中考竞争似乎比高考还要激烈的年代里,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和前途则更为关心。
同时,志愿服务工作加分正好迎合了中考竞争大的市场需求。为了提高在中考竞争中的获胜率,寻求额外的加分机会将增加胜算的资本,这将导致中考的竞争压力的部分转移,当这种压力分流至志愿者服务行列,从而使得志愿者服务工作面临变性的危险。这样的规则提供了一种动力,鼓励大家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也鼓励了家长和学生去赢取5分的加分机会。
这种政策产生的效果具有两面性:志愿服务性和功利性。它们总是互存的,区别只是所占据的比众不同罢了。有的家长和学生思想意识高,志愿服务意欲强,功利结果只是对于他们适当的补偿,对于他们奉献的鼓励和赞扬;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家长和学生都是这种类型的人,由于中考竞争压力大,加上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这很容易致使功利主义占据主要比重,不管志愿服务的质量与否,都使得志愿服务工作变性,甚至会产出一些比如权力寻租、伪造志愿记录等副产品。
这种加分政策可能产生的负效果在损害中考公平的同时,还将损害和玷污志愿服务这一光荣而神圣的精神品质;这种加分政策可能分流学生集中学习知识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容易构造功利主义的机会和空间。
因此,不管是学生也好,家长也好,学校也好,文明办、教育局和志愿者协会也罢,都应该谨慎对待志愿服务加分政策。雷锋精神不是靠加分政策激励出来的,而是依靠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铸成的。只有个体发自内心地去帮助他人,变被激励为主动参加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才会变得高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