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家长到底该不该给孩子配手机?如何帮助孩子避免沉迷手机?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中小学生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现象,近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规定,学校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屏幕产品。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使用电子屏幕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开学了,假期把手机当做哄娃神器或者奉行假期手机自由的父母,是否正在苦恼如何将手机收回?既然无法杜绝手机的影响,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对手机沉迷,开学之后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这些问题父母一定要知道。今天我们继续分享多个角度的专家建议和应对策略。
1
现状:紧盯着屏幕的家长与孩子们
家长与孩子似乎都在抱怨手机。
家长苦恼孩子沉迷于手机与网络游戏,担心被不良信息所伤害,担心孩子直线下降的视力,更担心手机对孩子的学业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孩子抱怨父母总是无时无刻不盯着手机,总是没有时间和自己聊天、玩耍,却不想允许自己玩手机。手机似乎成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一道墙。
2018年,《中美日韩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对比研究报告》发布。
报告显示:中国父母跟孩子的交流频率最低,交流的首要话题是学习,他们听孩子倾诉烦恼的时间最少,近半数中国父母有一边玩手机,一边跟孩子讲话的情形。
57.5%中国中小学生曾在上网查资料的时候被父母误解为玩游戏。
孩子沉迷手机的现象,在农村地区似乎更为突出。
一些防沉迷措施在农村地区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多数年轻父母在外打工,很难监督子女合理的玩游戏;学生用爷爷奶奶的身份信息注册游戏账号易如反掌。
从学校教育来讲,多数中小学明令禁止学生带手机到学校,并出台了很多严厉措施,甚至还通过切断学校内的充电接口以制止,但是仍然无法阻止学生玩游戏的热情。
教师即便发现了学生沉迷于游戏的事实,除了暂时没收手机、苦口婆心地说教之外,很难采取其他有效的管理措施。
2
最新研究:手机电脑有害的屏幕时间
2019年初,由牛津大学研究人员主导的一项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权威性最高的新研究,追踪了数十万人,结果发现,屏幕时间对青少年心理影响的程度只有0.4%,远远低于戴眼镜和睡眠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AndrewPrzybylski说,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产品本身与青少年心理健康之间的关联最微不足道。
为什么会有很多数据表明,经常接触电子产品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身心不健康的症状?这是因为,与其说是过度使用电脑手机导致了青少年的负面情绪,不如说是容易有负面情绪的青少年选择了手机。就像有抑郁气质的青少年,更愿意选择手机,而不是选择社交。
大多数人对电子产品的偏见:手机电脑=有害的屏幕时间,其实是一个因果关系不成立的公式。
这对很多家长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毕竟,这个研究可能会让一部分家长长舒一口气。
美国常识媒体把青少年玩手机的行为分成了四大类:
被动消费:看电视、阅读、听音乐
互动消费:玩游戏、浏览网页
沟通:视频聊天和社交媒介
内容创作:用电子设备进行音乐或艺术创作
其中的多数行为都是有益的。比如青少年在社群媒体上的自我表达、与人互动、探索有兴趣的事物这些本身对青少年的生活是有正面影响的,这些益处也已经被哈佛教育研究所的韦恩斯坦研究确认了。
真正要避免的,是微博这类一刷就停不下来、但其实什么都没学到的快餐信息软件。这些软件传递的负面能量,不仅会影响三观尚未成熟、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对自制力不强的成年人,也有着惊人影响。
关于手机上瘾,有很多的研究显示,来自家庭、朋友社会支持较少的人成瘾行为明显。当个人无法在生活中得到足够的人际支持与安慰,就可能借助手机扩大自己的社会支持来源。在手机依赖的背后,可能隐含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抱怨孩子沉迷手机的家长们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可能也整日关注着手机的屏幕,孩子可能是在模仿父母的行为,也可能是在手机当中寻找现实中得不到的快乐与关注。
手机的存在是有利有弊的,能在孩子面前做到不玩手机的家长是极少数,更多的是希望家长可以在孩子向你发出我想你陪我玩,我在跟你说话的信号时,果断放下手中的手机,认真投入地陪伴孩子,认真倾听他们说的话。
有时,孩子并不是真的沉迷于电子产品,而是除了屏幕之外无事可做。
孩子依赖手机的原因不尽相同:
①社交型依赖。
手机通讯录里有200个好友,微信朋友圈里有300好友,QQ各种群里面还有4000多好友,这么强大的人脉关系让孩子难以割舍。
②游戏型依赖。
手机里面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在长期的战斗中积累下来的功勋和经验使得孩子成就感爆棚,倍感满足。
③娱乐型依赖。
手机里面好友不多,游戏不多,全部都是电影、音乐、照片,弄得孩子心猿意马,不想写作业总想摸手机。
如果孩子特别依赖手机,作为家长,最好先分析一下自己孩子到底是属于哪一类的,然后再对症下药,找到应对方法。
3
关于使用手机的几个建议
比尔盖茨曾经严格禁止他的孩子在14岁前使用智能手机,认为过度完善的功能很容易导致孩子的分心。
乔布斯在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时提到,他不禁止孩子使用手机,但不允许在卧室使用电子产品,而且16岁以后才可以使用手机的上网功能。
之前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关键不是决定几岁给青少年手机,而是教会孩子,如何防止无意义的沉迷。
你必须先让孩子知道使用手机的责任,和对于使用规范有共识,然后才来思考要不要给手机。若是从没有做到这样的沟通,建议你最好再等一年。
这是美国中小学生网路安全组织执行长凯勒佛(KerryGallagher)的看法,同时他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对父母们提了一些具体可操作性的建议:
跟孩子一起讨论使用手机的游戏规则。
厘清自己的价值观,和孩子沟通取得共识。
和孩子一起订下使用规则,学习为自己负责。
找有意义的事情填满孩子的时间,让他不至于因为无聊转向手机的世界。
关心孩子的媒体社交状态,但不要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手机。
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时刻做低头族。
下面这几条建议,家长不妨试试看哦。
(1)在家里设置手机专区
很多父母自己也是手机重度使用者。如果自己频繁用手机,再去教育孩子不玩手机就难有效了。父母可以跟孩子商量,互相监督使用手机情况。孩子放学或者父母下班后,统一把手机放在一个地方。真的必须要使用手机的话,需要向对方提出申请。
(2)父母少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对于成人来说,手机已经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和生活联系工具。但是还是建议父母少在孩子面前使用手机。比如可以乘孩子睡觉或者写作业时,发完所有该发的短信和邮件。在陪孩子出去玩或者家庭晚饭时间,最好把手机收起来,没有一个孩子喜欢父母在陪自己的时候经常被手机打扰。
(3)不要把手机作为哄孩子或者奖赏孩子的工具
手机被一些家长喻为哄娃神器,手机里一部动画片就可以让孩子安静很久。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岁以下的孩子不应该有任何屏幕时间,包括电视、影片,以及玩电脑游戏;而两至四岁的孩子每天最多一小时,愈少愈好。
(4)帮孩子选择接触的内容
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对于没有辨别能力的孩子们来说,家长更应该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
(5)多陪孩子参加户外活动
父母只要有时间,就要多带孩子出去玩,一定要走出。参加户外活动。逛公园、跑步、跳绳、打篮球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呼吸新鲜空气的同时,也是让他的精力得到充分释放。
孩子的天性就是爱玩,只是智能屏幕制约了孩子本有的活泼和玩耍。电子产品给孩子带来的快乐是暂时而非持久的,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种快乐。当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得到了快乐,哪有心思会沉迷电子电子产品呢?
(6)睡前1小时不接触电子设备
每天晚上睡前使用手机会干扰睡眠质量。睡前使用手机会抑制人体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减少深层睡眠的时间。
事实上,深层睡眠对人体具有修复性,有助于清洁大脑空间,巩固学习成果。睡前1小时不再碰手机,看看书,更快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