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中招志愿填报7月5日至9日进行。今年继续采用考后填报志愿方式,填报要求和录取政策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
在充分了解今年中考中招有关政策的前提下,考生要注意以下4方面。
确定方向
考生选择升学意愿时,要确定学校类别,即就读普通高中还是职技类学校,或二者兼顾。若考生选择普通高中,则要细化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选择职技类学校,包括贯通培养、中专、技校、职高和高职校等。
考生要对自己有准确定位。其中,学业水平是硬指标:考生在本区中考的排名(届时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参考价值大于中考成绩,单纯与以往中考录取分数线相比参考意义不是很大。考生区内的中考名次,是考生学业水平的直观依据。所以,要以此确定排名前后范围的备选学校。除了要有正常水准外的学校,还要有拔高、托底的学校。
家长要充分了解孩子的综合情况,包括学业、特点、性格、兴趣等,在尊重后者意愿的前提下,共同做出客观准确的选择,要着眼长远,切忌盲目攀比,大包大揽。
选对学校
考生确定升学意向和备选学校后,要选择感兴趣的学校,如选择就读普通高中,在备选高中里选几所自己最想去的;同样,选择就读职技类学校,也要确定。如果二者兼顾,则两大类学校要初步筛选。
首先,招生简章刊登的招生学校分3大类:提前招生、名额分配招生、统一招生。前一批次被录取,后续志愿就作废。考生选择招生学校时,要分清所选学校的具体录取方式和所属录取批次。
其次,对所选学校要全面了解,不只是知道排名好坏。在普通高中的筛选上,要客观看待录取分数线的意义,避免唯分数线论。
再次,想跨区就读普通高中的考生要慎重选择。考生和家长要考虑各区教育教学方法的差异等,以及考生的自我适应能力。还要考虑住家远近、上学路程、住宿与否等因素。适合考生的成长和发展才是好的。
又次,对于名额分配招生中的几类特殊录取方式,考生要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自主填报。相对于统招录取,各种名额分配录取增加了上优质高中的机会。名额分配招生学校的填报原则基本与统招志愿相同,要注意梯度上保持先高后中。对于想报考特长类、各种直升班、实验班等特殊专业考生,要分清录取顺序,慎重填报统招志愿。
最后,今年贯通培养类学校的项目和范围重新设置和优化。考生要充分认识到:取得本科文凭要先通过国家专升本转段考试,这也是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门槛。考生要抛弃传统学历教育的惯性思维,不能有进入本科保险柜的想法,而要切实转变观念,确立终身学习理念。
排好顺序
考生初步确定意向校后,要考虑如何排列学校的先后顺序。要有逐步向下的层次,不同层次学校间要拉开梯度,避免扎堆和乱序。既不要勉为其难,也不要好高骛远。
第一,坚持正面了解,切忌偏听偏信。招生简章的前言部分和中招特刊的相关内容已将志愿填报的有关要求全部明确,市区两级招生管理部门的有关解答也是权威准确的,考生要以此作为中考政策依据的唯一来源。
第二,个别渠道流传的普通高中学校排名,不是主管部门发布的,存在诸多片面性。考生排列志愿顺序,不要盲目轻信这些排名,避免被误导。
第三,对于统招志愿,要按照先高后中,最后保底的顺序填报,避免过度集中造成死档。特别是考后知分知位报志愿,考生在知道自己排名的情况下,要按学校刊登的招生计划大致排序,自己排名在哪就是哪所学校。
回避风险
考生要避免技术性风险:人为死档和充数志愿。
人为死档即填报志愿没有梯度,或有意填报错误造成所有志愿均未被录取。以上情况常出现在高分段考生,如仅填报一所或几所往年分数线很高的示范高中,其他志愿均未填报,录取时因分数不够未被录取,只能参加补录。
充数志愿指认真报了一所或几所想去的学校后,看到后面还有空志愿栏,没有慎重考虑而随意报了其他学校托底。
以上情况存在较大隐患,对考生的高中学籍、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中考志愿选择只是考生漫长人生路上的一个节点,只有着眼长远、脚踏实地做好人生规划,才能保证自己朝着既定目标顺利前行。
首先,着眼长远。考生选择志愿时,要多考虑今后三年的教育是否适合自己,是否与自己的人生目标匹配,要遵循长线投资原则。其次,重视风险。填报志愿,收益和风险并存。志愿填报有两类风险:系统风险和结构风险。前者是大方向问题,如选择升学方向或学校不适合考生等;后者是局部问题,如填报顺序不合理、学校了解不全面等。最后,适度投机。在充分认识以上两个层面的前提下,为提高某所学校的命中率,可使用一些填报技巧。如很多优质高中,参考考生的区内排名和校内排名,在名额分配招生志愿批次内,按照志愿顺序重复填报某所学校的不同录取方式,可提高录取可能性。考生要注意该技巧的适用范围和局限,不能以偏概全、本末倒置,更不能用所谓可能性大小去押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