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读了别人的文章或著作之后,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出来的一种文章形式。读后感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读和感。读是基础,感是由读引发的,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感可言。读后感有叙有议,以议为主,属议论文范畴。
我们平时读书,读文章,思想上有时会受到启迪,懂得了某个道理;感情上有时会受到触动,产生某种联想懂得的道理,产生的想法,统称为读后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并加以阐述,便是读后感。
1、如何写好读后感
写读后感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吃透原文有感而发
要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对原文的基本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另一个是有一定的文字表达的能力。而就这两个条件的关系来说,前者是基础,是前提。因为读后感的写作,要求从原文出发,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如果对原文的内容缺乏理解或理解得不够准确,那就无感可写或者感而不当了。
要想准确而又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就必须在动笔之前,沉下心来,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阅读原文,对原文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心思想,并搞清层次和层次、段落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看一看这些层次和段落是怎样围绕着中心论点展开的。
当然,考生临场作文,时间紧迫,是很难对原文进行过细地分析的。不过,作为读后感写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上述要点是必须注意的;而且,磨刀不误砍柴功,吃透了原文,才能有感而发,也才能写得比较顺手。有的考生写作水平本来不差,但不去仔细地阅读原文,还没有完全弄清原文的基本内容,就匆匆忙忙动笔写作,结果成绩很不理想。
(2)抓注重点精心立意
近几年中考作文平分标准都提出了立意新颖的要求。就一篇议论文来说,立意主要指的是中心论点的确立。而新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新鲜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内容要深刻,有独到之处,不能浅尝辄止。要达到这些要求,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要抓注重点,生发开去,而不要面面俱到。
扣住原文的中心思想,立意谋篇,固然算紧扣了原文;而从原文的内容出发,抓住某一个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未尝不算紧扣了原文。事实上,我们常见的许多写得好的读后感,并不是篇篇都紧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抓住原文的某一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必须在充分理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写好。如果对原文的中心思想茫然无知,那么,对文章的各个侧面的理解也就不会深刻,当然也就不可能写出动人心弦的读后感来。
(3)联系实际议而不空
凡是写过一些读后感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读了一篇文章,在某一点上有深刻的感触,便很自然地联想到与之有关的许多事情,许多问题。这种联想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联系实际的过程。
从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来看,许多考生在联系实际方面是做得很好的。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谈自己的感想,读来亲切生动。但也有一些考生,所写的读后感尽是一些空洞的说教、政治口号、誓言之类,使人感到生硬、枯燥。
至于联系哪些实际,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大体说来,无非是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联系主观的实际,即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二是联系客观的实际,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实际情况。只要是从内容的需要出发,联想哪方面的实际都是可以的。
(4)夹叙夹议以议为主
读后感既然属于议论文的范畴,那么它的主要表达方式当然是议论和说明。不过,它要求从原文出发,联系一些具体事例,所以又常常用叙述这一表达方式。一般来说,读后感的写法是这样的:从读了某一篇文章谈起,摆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举出一些具体事例(包括引用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而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这是就文章的整体来说的。就文章的某一部分来说,也往往是叙议相间,两相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在这里,议是叙的纲领和统帅,而叙是议的根据和佐证。前者是论点,后者是论据,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这里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坚持以议为主的原则。我们在联系实际、引用事实的时候,要始终不忘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需要对事实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它所包含的意义。其次,引述原文也需要注意。一般说来,引述不宜过多过细,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还有,也不一定去整段整段地照抄原文,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就行了。
2、充分用好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考试时,如果充分用好四字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以上说的是读后感,如果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思想上受到触动,也要写篇感想,那就是观后感了。观后感的写法和读后感一样,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例子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写一篇读后感。:
唐黎是河南省1996年高考女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她家很穷,正为上大学那数千元费用发愁。有一厂家上门允诺,只要她在电视上说一句是喝了该厂的口服液才使头脑敏捷,就可得到一万元的广告费,可是唐黎拒绝了。她说:俺家穷,从来没喝过那健脑的口服液。如果我贪钱说瞎话,今后我在社会上怎么做人呢?
导思:这是一篇根据材料写读后感的作文题。写作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定感点。读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读后感的感点往往是多样性的,既可以就原作的主旨发表感想,也可以从某一个侧面发表感想,甚至就其中的某一句话谈感想。如抓住上述材料的主旨可确立要舍利取义、要实事求是一类的感点;从另一个侧面则可确立要抵制住金钱的诱惑、做人要诚实、虚假广告做不得等感点;抓住唐黎说的一句话则可确立莫为金钱说瞎话的感点。
2、阐述感点。读后感的生命在于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在论证过程中要生发联想;可以联想到上下数前年,纵横数万里;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正面的,反面的,通过横向的旁征博引来阐发观点。例如由唐黎做人诚实可以联想到:汉朝季布一诺千金;彭德怀在蒙受不白之冤时也敢于说真话,为民请命。
3、选择论据。可以选用我国古代的优秀思想言论,如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类名言,作理论论据,论证要拒绝金钱的诱惑这一类感点;也可以列举当今社会上少数人被金钱牵着鼻子走的若干典型事例,作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要拒绝金钱的诱惑这一感点。
例子2:写一篇读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课之后的感想,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正确,中心突出,扣住两篇课文,联系实际,有叙有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600字左右。
导思:这个命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读后感,与一般的读后感不同的是,要读两篇文章而后写感想。
1、既然有两篇文章,必然有不同之处,但两篇连读,又一定有共同点,这就是这篇读后感要写的内容。
2、《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都是同学们熟悉的,每篇之中的主题都很深刻,所以考生一定要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异中之同,由此引发感想。
3、根据题目的要求,感想不能只限于对文章的感想,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写出这篇文章在现实社会能给你什么启迪,也就是说既要扣住两篇课文,又要联系实际,这是本文的写作重点,考生在动笔前,一定要先把握住这一要点,同时,要把题后要求切实贯彻到作文之中。
读后感是读了别人的文章或著作之后,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出来的一种文章形式。读后感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读和感。读是基础,感是由读引发的,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感可言。读后感有叙有议,以议为主,属议论文范畴。
我们平时读书,读文章,思想上有时会受到启迪,懂得了某个道理;感情上有时会受到触动,产生某种联想懂得的道理,产生的想法,统称为读后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并加以阐述,便是读后感。
1、如何写好读后感
写读后感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吃透原文有感而发
要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对原文的基本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另一个是有一定的文字表达的能力。而就这两个条件的关系来说,前者是基础,是前提。因为读后感的写作,要求从原文出发,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如果对原文的内容缺乏理解或理解得不够准确,那就无感可写或者感而不当了。
要想准确而又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就必须在动笔之前,沉下心来,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阅读原文,对原文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心思想,并搞清层次和层次、段落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看一看这些层次和段落是怎样围绕着中心论点展开的。
当然,考生临场作文,时间紧迫,是很难对原文进行过细地分析的。不过,作为读后感写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上述要点是必须注意的;而且,磨刀不误砍柴功,吃透了原文,才能有感而发,也才能写得比较顺手。有的考生写作水平本来不差,但不去仔细地阅读原文,还没有完全弄清原文的基本内容,就匆匆忙忙动笔写作,结果成绩很不理想。
(2)抓注重点精心立意
近几年中考作文平分标准都提出了立意新颖的要求。就一篇议论文来说,立意主要指的是中心论点的确立。而新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新鲜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内容要深刻,有独到之处,不能浅尝辄止。要达到这些要求,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要抓注重点,生发开去,而不要面面俱到。
扣住原文的中心思想,立意谋篇,固然算紧扣了原文;而从原文的内容出发,抓住某一个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未尝不算紧扣了原文。事实上,我们常见的许多写得好的读后感,并不是篇篇都紧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抓住原文的某一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必须在充分理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写好。如果对原文的中心思想茫然无知,那么,对文章的各个侧面的理解也就不会深刻,当然也就不可能写出动人心弦的读后感来。
(3)联系实际议而不空
凡是写过一些读后感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读了一篇文章,在某一点上有深刻的感触,便很自然地联想到与之有关的许多事情,许多问题。这种联想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联系实际的过程。
从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来看,许多考生在联系实际方面是做得很好的。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谈自己的感想,读来亲切生动。但也有一些考生,所写的读后感尽是一些空洞的说教、政治口号、誓言之类,使人感到生硬、枯燥。
至于联系哪些实际,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大体说来,无非是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联系主观的实际,即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二是联系客观的实际,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实际情况。只要是从内容的需要出发,联想哪方面的实际都是可以的。
(4)夹叙夹议以议为主
读后感既然属于议论文的范畴,那么它的主要表达方式当然是议论和说明。不过,它要求从原文出发,联系一些具体事例,所以又常常用叙述这一表达方式。一般来说,读后感的写法是这样的:从读了某一篇文章谈起,摆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举出一些具体事例(包括引用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而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这是就文章的整体来说的。就文章的某一部分来说,也往往是叙议相间,两相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在这里,议是叙的纲领和统帅,而叙是议的根据和佐证。前者是论点,后者是论据,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这里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坚持以议为主的原则。我们在联系实际、引用事实的时候,要始终不忘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需要对事实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它所包含的意义。其次,引述原文也需要注意。一般说来,引述不宜过多过细,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还有,也不一定去整段整段地照抄原文,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就行了。
2、充分用好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考试时,如果充分用好四字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以上说的是读后感,如果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思想上受到触动,也要写篇感想,那就是观后感了。观后感的写法和读后感一样,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例子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写一篇读后感。:
唐黎是河南省1996年高考女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她家很穷,正为上大学那数千元费用发愁。有一厂家上门允诺,只要她在电视上说一句是喝了该厂的口服液才使头脑敏捷,就可得到一万元的广告费,可是唐黎拒绝了。她说:俺家穷,从来没喝过那健脑的口服液。如果我贪钱说瞎话,今后我在社会上怎么做人呢?
导思:这是一篇根据材料写读后感的作文题。写作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定感点。读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读后感的感点往往是多样性的,既可以就原作的主旨发表感想,也可以从某一个侧面发表感想,甚至就其中的某一句话谈感想。如抓住上述材料的主旨可确立要舍利取义、要实事求是一类的感点;从另一个侧面则可确立要抵制住金钱的诱惑、做人要诚实、虚假广告做不得等感点;抓住唐黎说的一句话则可确立莫为金钱说瞎话的感点。
2、阐述感点。读后感的生命在于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在论证过程中要生发联想;可以联想到上下数前年,纵横数万里;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正面的,反面的,通过横向的旁征博引来阐发观点。例如由唐黎做人诚实可以联想到:汉朝季布一诺千金;彭德怀在蒙受不白之冤时也敢于说真话,为民请命。
3、选择论据。可以选用我国古代的优秀思想言论,如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类名言,作理论论据,论证要拒绝金钱的诱惑这一类感点;也可以列举当今社会上少数人被金钱牵着鼻子走的若干典型事例,作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要拒绝金钱的诱惑这一感点。
例子2:写一篇读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课之后的感想,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正确,中心突出,扣住两篇课文,联系实际,有叙有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600字左右。
导思:这个命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读后感,与一般的读后感不同的是,要读两篇文章而后写感想。
1、既然有两篇文章,必然有不同之处,但两篇连读,又一定有共同点,这就是这篇读后感要写的内容。
2、《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都是同学们熟悉的,每篇之中的主题都很深刻,所以考生一定要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异中之同,由此引发感想。
3、根据题目的要求,感想不能只限于对文章的感想,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写出这篇文章在现实社会能给你什么启迪,也就是说既要扣住两篇课文,又要联系实际,这是本文的写作重点,考生在动笔前,一定要先把握住这一要点,同时,要把题后要求切实贯彻到作文之中。
上一篇: 2011中考作文决胜策略七:应用写作
下一篇: 2011中考作文决胜策略五:一事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