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是社会中很重要的课题,但绝大多数父母都未接受正式训练,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的角色。夫妻双方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形成在亲子教育方面不同的态度和理念。多数父母都是用自然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甚至是从自己的父母身上学习如何做父母。
传统的父母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讨好型。这类父母希望孩子幸福开心,不希望孩子有负面情绪,认为满足孩子是正常的、孩子长大自然懂事,因此容易满足孩子提出的需求,事事以孩子为中心,孩子生气时,家长会试图逗孩子开心,结果导致孩子的需求越来越高,孩子没有界限的概念,会越来越任性,认为得到的都是理所当然。
柳女士是这种类型的母亲。女儿提出需求,柳女士也会问:考得好是应该的,为什么还要奖励?可当女儿有更强烈的愿望表达时,她也会满足孩子,没有了解孩子需求背后的动机。
二是说教型。这类父母希望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行为准则,希望孩子成功,认为孩子做得好是应该的。他们有严格的行为规条,当孩子的行为与之不符时,就会讲他们认为对的道理,他们往往更关注事情的结果,而不关注孩子的情绪。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得不到认同和肯定、缺乏自信;容易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对抗和愤怒的情绪,影响亲子关系往更差的方向发展。
柳女士的丈夫倾向于这种类型。他认为女儿读书用功是应该的,当女儿做得不对,就会严厉地批评,他也没有去欣赏和肯定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关注孩子的情绪,协助孩子建立自信。
三是冷漠型。这类父母抱着一切顺其自然的想法,他们虽然心里也爱孩子,但觉得知道他安全就足够了,他们相信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干涉也没用。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这类父母往往对孩子的行为和情绪采取不关注、不干涉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可能导致孩子得不到适当的引导,没有安全感,不知如何与外界沟通,也有可能变得有侵略性,或者出现自闭的症状。
四是体罚型。这类父母相信孩子不打不成材,做父母的就要有父母的权威才行。孩子有负面情绪或行为不符合其标准时,他们会斥责、甚至打骂孩子,结果可能导致孩子自尊受挫,自信心严重不足,常有耻辱、不值得存在的痛苦感受,甚至可能产生自虐或暴力倾向。
袁郡介绍,以上四种类型的分类也不是绝对的,有些父母也有可能是两种或多种类型的混合,比如偏向说教型但有时也显示出体罚型的特点。但毋庸置疑的是,哪一种类型的教育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作为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成长,为他们健全的人格发展创造出一个温馨、平衡的环境。
市民柳女士的女儿今年6周岁,刚刚上1年级。可开学不久,夫妻二人就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出现了比较大的分歧。柳女士对孩子比较宽容,而丈夫却对孩子特别严格,久而久之导致孩子跟母亲越来越亲近,跟父亲却越来越疏远了。
自己的教育方法真有如丈夫所说是溺爱孩子吗?女儿和父亲的关系又该如何去修复呢?柳女士很困惑。
案例分析:女儿想要奖励
柳女士和丈夫对女儿蓉蓉(化名)的教育一直都比较重视。女儿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夫妻俩就送孩子去学了珠算、心算和舞蹈等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大多是兴趣班,幼儿园里也谈不上什么学习成绩,柳女士和丈夫对女儿的教育也没有什么争议。
可随着女儿的慢慢长大,柳女士和丈夫之间逐渐产生了分歧。
今年9月,蓉蓉上了小学。一天,她回到家里突然说:妈妈,老师说我们以后要经常考试。我要是考得好了,妈妈是不是要给我奖励呢?柳女士说:你考得好是应该的啊,为什么还要奖励呢?女儿说:我做得好就应该表扬嘛!刘女士知道随着女儿长大,个性也会越来越强,而且女儿要的奖励无非是些喜欢的书和小贴纸一类的东西,买给她也很正常,于是就答应了。
不久,蓉蓉在一次考试中考得很好,柳女士就带着女儿去书店买了不少她喜欢的小东西。可丈夫得知妻子因为孩子一次考试成绩好就买了这么多东西,很不高兴。他说:读书用功是应该的,你这样只会把女儿惯坏了。
过了几天,女儿又提出以后最好能用现金奖励她。买书奖励还不够吗?再说,妈妈不是给你储钱罐和硬币了吗?可女儿说硬币太少,希望能多攒一点钱,存起来今后买东西。柳女士知道女儿拿了钱也不会乱花,而且就算是要钱,十块二十块也就行了,况且女儿养成攒钱的习惯未必不是好事,也就答应下来。可这和丈夫的观点又恰恰相反。这么小的孩子,考得好就用现金奖励?我看你这样溺爱孩子肯定会适得其反的。丈夫说。
女儿的画中竟然没有父亲
平时丈夫对小孩子非常严格,遇到女儿做得不对,就会严厉地批评她,再告诉她如何改正。而柳女士却恰恰相反,她知道丈夫严格也是为了孩子好,但她觉得孩子毕竟是孩子,对女儿要温柔一点,讲究一点方法。
长此以往,女儿对刘女士越来越依恋,而对严厉的父亲则愈发逃避。前两天,神七飞天,女儿蓉蓉画了一幅画表达快乐的心情。画中小蓉蓉和妈妈乘坐神七遨游太空,之后又去世界之窗游玩,不亦乐乎
你的画里面怎么只有妈妈和你,爸爸在哪里啊?父亲看到女儿的画中竟没有自己,对女儿说到:有爸爸、有妈妈、有蓉蓉的三口之家才完整的。女儿这才把父亲加在了画里,安排成神七的飞行员。
丈夫把自己和女儿的疏远归罪于柳女士对孩子的容忍政策。而柳女士自己也知道,女儿只和自己亲近肯定不是好事,但她对丈夫对待女儿的教育方法也不太认同。
我们都是为了女儿好,怎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分歧呢?到底又该听谁的?刘女士有点想不通。
专家建议:积极沟通共创和谐家庭
除了柳女士和丈夫的教育方法不同之外,这个个案中还有个重要的现象,当两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没有积极沟通,找出解决的方案,这更会影响夫妻感情。而在不和谐家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性格上的缺陷。
积极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技巧。袁郡建议柳女士可尝试以下方法与丈夫解决问题:
和丈夫的沟通上,夫妻双方保持心平气和的沟通心态,保持好奇心,探索对方的家庭文化及成长经历中,有什么造成了各自的价值观,同时欣赏对方优秀的部分;然后双方共同学习新的亲子教育理念,比如读一本好的亲子书,或者报读好的亲子课程;最后根据孩子的特点,共同制定亲子教育方案,达成共识,并始终对待孩子的态度保持一致。
在柳女士、丈夫和女儿的三人沟通上,首先,父母要与孩子共同讨论和制定学习计划和奖励方案,奖励方案事先达成共识,而不是孩子要什么就买什么,充分尊重孩子自主权的同时,也要保持一份界限;其次,要主动了解孩子需求背后的动机,而并非单纯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给她充分的爱、尊重与自由,同时让孩子了解父母未必会满足她所有的需求;而当孩子未达到奖励目标时,也鼓励孩子在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肯定孩子已经取得的成绩;另外,可以尝试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件工作,或者是一同旅游,在这个过程中放下所有的判断,享受过程,欣赏彼此的优点,修复目前的父女关系。
总的来说,做到多肯定,少批评多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少满足物质需求;多建立朋友式的亲子关系,少维护传统的父母权威。把握了这三多三少,相信柳女士和丈夫还有女儿一定会建立起新的快乐、和谐的家庭氛围。
上一篇: 关注中考生:初三生的六大心理特征
下一篇: 初三生考前心理调节有“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