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佳肴时家长要注意织纹螺_中考饮食-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中考备考 > 中考饮食 > 正文

吃佳肴时家长要注意织纹螺

发布时间:2009-11-20 11:53:05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摘要:

为什么有毒赤潮发生后,并不是所有的贝类都会毒翻人,而只有织纹螺等少数贝类产生了毒性极强的贝毒?这可能是因为织纹螺比较喜欢滤食细小的甲藻,一些有毒赤潮中正好有大量的有毒甲藻,使织纹螺

织纹螺(Nassariussp)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狭舌目、是贝类动物。俗称海丝螺、海狮螺、麦螺或白螺,有些地方还称作割香螺、甲锥螺,属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织纹螺科。一般生活在近海的礁石附近和泥沙底,盛产于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织纹螺的外形特征表现为尾部较尖,细长,长度约为1厘米左右、宽度约为0.5厘米,约指甲盖大小。到了端午节后,由于织纹螺性腺成熟,饱满度高,被人们视为美食佳肴。但这个佳肴杀手因其含有的毒素能阻断神经传导所必需的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即使高温也无法破坏,人们食用有毒的螺肉和汤后,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yezii.com版权所有

织纹螺本身无毒,其致命的毒性是在生长环境中获得的。近年来,由于海水养殖及工业废和及生活污水等大量排入,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南海、东海、渤海和黄海均在不同的季节频繁发生赤潮。赤潮中大量繁殖的藻类有些能够产生毒素,织纹螺由于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或者其他有毒物质如河豚毒素等而被毒化。织纹螺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毒素是麻痹性贝类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中毒病人主要成神经性麻痹症状,死亡率较高。

为什么有毒赤潮发生后,并不是所有的贝类都会毒翻人,而只有织纹螺等少数贝类产生了毒性极强的贝毒?这可能是因为织纹螺比较喜欢滤食细小的甲藻,一些有毒赤潮中正好有大量的有毒甲藻,使织纹螺在短时间内体内积聚足以致人死亡的贝毒。纹螺样品检测,发现样品中贝肉毒含量最高达4500Mu/100g(大于400Mu/100g肉的值即是有害的)。当然如果某个海域发生有毒赤潮,这一海域中的贝类都是不应采捕和食用的。

夏天人们很喜欢到海边玩耍,去领略大海的宽阔,体味沁人的清凉,若在日出之前带着孩子赶海,说不定还会得到意外的收获。很多人最喜欢拣贝壳,但是千万记住,不可随意食用。因为,那五光十色的贝壳中,说不定就有隐藏的杀手。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最新讯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