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出走”让家长猜不透
在这个寒假,有的家长下班回家后发现孩子不在家,给孩子打手机也不接。孩子就这么悄无声息地“出走”了,丢下着急的家长。特别是在毕业生家庭,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家长对此也是一头雾水,孩子怎么就平白无故地消失了呢?
典型案例:孩子不辞而别 父母难以理解
小浩近一段时间总爱往外跑。母亲发现儿子周末的时候总是不见人影。早上出去买菜的工夫,孩子就不见了。妈妈很是着急,给亲朋好友打电话,又给孩子的同学打电话,都没有小浩的消息。直到晚上八九点钟,儿子才回家。母亲心中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她问儿子干什么去了,怎么“失踪”了一天。可小浩就简单的应答了两句:没事儿,就在大街上逛逛,散散心。母亲再问儿子怎么没事出去一整天,可小浩再也没有接母亲的话茬儿,自己回了屋。
母亲希望上初三的儿子能抓紧周末的时间多看看书,准备好月考。可是小浩也不听,连续好几个星期都是这样。小浩的母亲拿儿子没办法,也很是不解。孩子怎么会突然“离家出走”一整天才回来。最重要的是,儿子想出去走走,为什么不事先告诉自己一声呢?就算想散散心,也不应该一整天的待在外面。但母亲很相信自己的孩子没有撒谎,可就是不明白儿子怎么会用这样的方式“散心”呢?
案例分析:越想束缚 越要挣脱
天津市天空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殷明彦认为,小浩总在周末的时候“出走”散心,而且是在没有提前告知父母的情况下发生,很可能是与孩子的压力太大有关。来自考试的压力可能在第二学期更加明显。距离中考越来越近,每一次考试的成绩都让学生十分在意,小浩也不例外,而且还出现了一些过度焦虑的情况。因为连续几次长时间的“出走”,说明这个方法给他更多的不是减压的功效,而是暂时的逃避。至于小浩为什么不提前和父母说,是因为亲子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如果小浩想出去玩或是减压散心的时候妈妈总是在催促他多花费一些时间用在学习上,那孩子肯定就不会告诉大人自己要出去了,小浩用这样躲避的方式自己“偷跑”出去,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解决途径:了解孩子真实想法 选择正确的沟通策略
殷明彦表示,孩子平静的“出走”,虽然比和父母发生冲突后离家的情况缓和许多,但也让绝大多数家长容易忽略它。“平静出走”主要可以归为三点较为普遍的情况。
压力过大 寻求有效减压手段
主要是由于孩子有压力或是抑郁等负面的情绪需要排遣。孩子长期积聚的压力等负面情绪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等到积攒到一定的程度时,如果和父母进行沟通达不到释放的目的,孩子必然会选择其他的渠道进行发泄。
对于孩子压力大,不能通过与父母沟通得到缓解负面情绪的情况,家长要主动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让孩子愿意和父母倾诉自己的不快和焦虑。
缺少个人空间 不要对孩子时时监控
也有可能是因为父母给孩子的个人空间不够,对孩子的干扰太多,每天准备好太多的叮咛嘱托。孩子忍无可忍,也会选择这样的方式暂时躲躲,自己清净一下。家本是休憩的避风港,但如果孩子没有感到安全和温馨,就可能会选择到社会上去避避。
对此,家长应自觉给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给他们一定的处理自己事情的权利,相信他们能够处理好自己的事情。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孩子独立的意识和能力,也可以避免孩子对自己产生厌烦感。
体验“自由”的时光 家长也别大惊小怪
孩子也可能只是为了像个大人似的独自“流浪”一下,学着大人的样子自己逛逛,或是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只是想像大人一样,行动不受约束。
如果是这种情况,对中学生来讲也许就是挺正常的情况。除非有什么不好的诱因,家长不必为孩子有时自己出去转转而大惊小怪,相反,要鼓励孩子主动寻求独立、自主的想法和做法。
上一篇: 新东方网_中考考前心理调适
下一篇: 中考最佳考试状态提醒:考前、考中和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