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
例:默而识之(《论语》十则)
2.居:(古义:停留、过了。今义:居住、住所。)
例: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
3.益:(古义:更、更加。今义:多用于名词,利益、益处。)
例: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4.请:(古义:“问”的意思。今义:邀、聘、求之意。)
例:臣是以无请也(《扁鹊见蔡桓公》)
5.走:(古义:“跑”的意思。今义:行走。)
例: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6.故:(古义:副词,特意。今义:事故、所以。)
例:故使人问这(《扁鹊见蔡桓公》)
7.汤:(古义:热水。今义: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例: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
8.去:(古义:离。今义:到……用于从所在地到另一个地方。)
例:我以日始出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9.社:(古义:土地神。今义:社会的一个团体,指共同工作或一种集体组织。)
例:春社近(《游山西村》)
10.郭:(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于姓氏。)
例: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11.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例: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12.虽:(古义:即使,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例:虽人有百手(《口技》)
13.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例:两股战战(《口技》)
14.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方面的条理。)
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
15.无为:(古义:无须,不要。今义:顺其自然,不必有所作为。)
例:无为在歧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6.儿女:(古义:小孩和女子。今义:指子女。)
例:儿女共沾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7.苦:(古义:愁什么。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犯不着。)
例: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18.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例:谈笑有鸿儒(《陋室铭》)
19.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例: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20.致:(古义:对……说话。今义:指在举行某种仪式时说勉励、感谢、祝贺、悼念等的话。)
例:听妇前致词(《石壕吏》)
上一篇: 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一)
下一篇: 中考语文:古今异义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