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名人轶事、文史类
一、研读例文,把握阅读方法
例文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③食不给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④乃至被谗受贬 音: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__
2.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每以天下为己任
3.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1.①dn;吃。②zh;往往,总是。③jǐ;供应。④Ch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③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例文二、[甲]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乙]人有从学者,董遇(人名)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又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于无日。董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董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农时)之余也。
1.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中王君推祟王羲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乙]文中董遇告诉从学者____________。 (3分)
2.解释下面两组加点的词。 (4分)
(1)a 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被: b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
(2)a 或问三余之意 意: b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必须准确译出)。 (4分)
(1)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
(2)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4.谈谈你读[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参考答案]
1.勉学劝善;利用三余勤读;
2.(1)影响;穿着(或通披); (2)意思;情趣。
3.(1)答:教授王盛君担心墨池不够明显,于是写了晋王右军墨池悬挂在门前的楹柱之间来标明它。
(2)答:冬天是一年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的空闲时间,阴雨的时候是农时的空闲时间。
4.答:要点:善于利用空闲时间来学习。(可从不同角度谈启示,如①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②董遇诲人不倦)
例文三、苻融验走
正文: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有老姥于路遇劫,喝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盖辨诬之术,唯博闻、深察,不可欺惑,乃能精焉。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而辨之明矣。
问题:老姥遇到了什么事情?
设想:苻融会用什么办法来断此案?(提示:注意验走二字。)
评述:受诬陷的人是不幸的,相信诬陷的人也是不幸的,因为他显示出自己的无能。苻融不是这样的人,他的断案给你什么启示?
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为冀州牧____________。2.路人为逐擒之____________。3.莫知其孰是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前秦的苻融任冀州牧时,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劫盗,大声呼喊捉贼。一个过路人追上去,抓住了贼,可是贼却反诬过路人是贼。当时天色已经昏黑,无法辨认他们谁是贼,只好一并送到官府。苻融见了,笑着说:这是容易查清的。可以让他们二人赛跑,先跑出凤阳门的就不是贼。一会儿,两人跑完了回来,苻融严厉地对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贼,为什么要诬赖好人呢!贼于是服罪。原来这是因为贼如果善于奔跑,决不会被人抓住,故而知道不善跑的人是贼。
大概辨明诬陷的方法,只有见闻广博,观察深刻,不被欺惑,才能够精通。苻融检验赛跑而查清了事实,可以说是观察深刻,辨析明白了。
二、巩固练习
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日:诺。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吴)起不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吴)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_____________ 。(2分)
三、总结阅读收获。
上一篇: 中考语文写作六要素(六)点好题
下一篇: 中考复习:文言文课外阅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