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图记的一位优秀的特级老教师,有一本《怎样防止和纠正错别字》,196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编每次见到这本书,都想起中学时代常常被老师批评为马大哈,写了不少错别字。学生写错别字的问题是一个比较普遍又令人头疼的问题。
【真相:错别字为什么躲过我们的法眼】
心理学家汤姆斯塔夫认为,错别字之所以能躲过我们的法眼,并不是因为我们太笨了或者太粗心,事实上,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做法非常聪明。当你在书写的时候,你试图传达想法。这是非常高级的任务。而在做高级任务时,你的大脑将简单、零碎的部分(比如拼词和造句)概化,这样就可以更专注于更复杂的任务(比如将句子变成复杂的观点)。
概化,有点像我们的大脑为熟悉地方生成地图,记录一条路上的景致、味道和感觉的方式。脑海中的地图将让我们的大脑解放出来去想别的事。当然,这种功能有时候反而帮倒忙比如你原本在去吃烤肉的路上,却突然开去单位了,只因为去朋友家的一段路与你每天上班的路程重合了。因为我们的大脑在凭直觉运转,我们可能对细节视而不见。
当我们验证自己的文字,我们知道想表达的东西是什么。因为我们预期这些含义都存在,所以很容易忽略掉某些表达上的缺失。我们在纸面上看到的,在与我们脑子里的印象交战这,便是我们对自己的错误视而不见的原因。
【授渔:如何才能少写错别字】
1、归类析异法。
有些字的字形十分相像,像是孪生姐妹,只是一笔之差,或是某一笔、几笔的长短曲直略有不同,如果把这些字集中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各自笔画的特点,是可以帮助记忆的。例如:戍戌戊,笔画特点是中间一笔有不同,可以概括为点戍,横戌,戊中空。再如己已巳,笔画的特点是左边这竖笔的长短上有不同,可以概括为开口己,半口已,闭口巳。
2、以音辨形。
对于因形近而产生的错别字,如果读音有异,我们在默读的时候,就可凭读音来锁定它。例如:扑溯迷离,溯读s,朔读shu,此处应为朔;贪脏枉法,脏读zng,赃读zāng,此处应为赃;气慨,慨读kǎi,概读ki,此处应为概。
3、形旁辨析法。
汉字中的绝大多数是形声字,许多音同音近的形声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区别只在形旁。所以抓住形旁加以辨析,就可避免用错字。例如:近年高考(微博)中考(微博)题中,国藉应为国籍,藉从草,垫、借的意思,而籍从竹,书籍、籍贯的意思,应为籍。幅射应为辐射才对,辐是从中心向四面八方伸展或传播,而幅从巾与布帛等有关,与词义不合。
4、据义定形法。
汉字的基本特点是音、形、义的统一,要正字,就应从三者入手,以义为纲,据义定形。如:不径而走,成语意思是没有腿却能走,常指消息不待张扬就迅速传播开来;径指小路,应为胫(小腿)。责无旁代,成语意思是责任不能往别处推,自己理所当然地应当把责任承担起来;代是代替,应为贷(推卸)。
5、来源推形法。
对于不解词语来源而写错的字,我们可以采用联想来源的方式推断,如近年高考中的词语:默守成规、世外桃园等。默守成规与墨子有关,战国时的墨翟以善于守城著名,后因称善守者为墨守;应为墨,不能误作默。世外桃园与陶渊明有关,他曾写下闻名的《桃花源记》;应为源,不能误作园。
6、语境推字法。
对于给定语境辨析错别字的,我们一定要依托语境的限定、选择功能来判断。例如中考题常言道勤奋是成功之母,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没有春天里的劳作,那能换来金秋的硕果累累?颠簸的意思是上下震荡。颠扑不破是个成语,意思是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永远不会被推翻。从句意上看应为颠扑不破那是指是代词;哪是疑问代词,包括有疑而问(询问)和无疑而问(反问)。从语境上分析,这是一个反问句,应为哪字。
避免错别字的出现,方法还很多,只要平时注意词汇的积累,读书时体会每个字词在句中的意思,勤查字典和辞典、透彻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这样,在使用汉字时,肯定就不易出现错别字了。
上一篇: 2016中考家长必读:孩子成绩有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