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生:比成绩重要一百倍的六项能力_经验技巧-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中考备考 > 经验技巧 > 正文

2016中考生:比成绩重要一百倍的六项能力

发布时间:2015-12-16 16:45:36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这一段时间,我和很多家长交流的时候,都会问他们一个问题,你觉得影响自己成长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令我吃惊的是,真正影响每个人的因素,差异性很大。

后来,我也就理解了。正如一个班级几十个同学,同样的老师和课程,但最后每个人的成绩相差很大。在社会中,每个人其实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只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获得事业的成就和幸福的生活。

这里面,我要先把成绩好单拎出来说一说。

为什么呢?因为这几乎是学生生涯最为重要甚至唯一的标准,其实,在放眼整个人生,最终发挥重大作用的,并非仅仅是成绩。成绩好只能代表考试能力,尤其是应试教育背景下,连知识的应用能力都不能很好地体现。而且,包括围绕着成绩好所带来的毕业院校、所学专业,最终在职业生涯中,也不是决定性因素。

当学校和家庭,把成绩好作为唯一衡量孩子成长是否成功的标准的时候,也就间接扼杀了其他素质培养的机会。这么说吧,只要是成绩不好的孩子,在老师和家长那里都不被待见。同时,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方面都一无是处也会被谅解。

于是呢,一些兴趣广泛,喜欢运动、游戏,喜欢阅读、画画,喜欢植物、动物,甚至热衷环保、时事、政治的孩子,就会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不专心学习的不好的孩子。

但是,我想说的是:第一,孩子的学习,绝不是仅仅指的是知识的学习,更不是考试成绩;第二,和知识学习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还有身体、心智、习惯、情感、性格等等方面的素质培养;第三,如果忽略了孩子其他素质的培养,就很可能制约了孩子最终的发展。

下面,就我的观察,把学习成绩之外的一些素质,大致分为了以下六项,供大家参考。我想说明的是,这根本无法涵盖每个孩子最适合的方式,更不是让孩子每项素质都去培养。只是在大的方面做一个分类,每位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待。

第一项能力:自我认知。

认清了自己,也就找到了人生的钥匙

我一直都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孩子早些找到自我。

简单点儿说,就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当一个孩子知晓了这些,那么,就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一步步实现就好了。反而,如果不知晓这些,空学会了很多方法,也只能是无所适从地疲于奔命而已。

自我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找到自我之后,很多本来很难的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就像一个孩子喜欢睡懒觉,但为了第二天去露营,甚至早上5点钟就自己爬了起来。我们所要做的,不是硬逼着让孩子早起床,而是尊重孩子起床的动力。

我们经常说,现在的孩子,对自己的要求不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主动地去学习,去进步,去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呢?首要的就是帮孩子先找到自我。

当孩子找到了自我,也就会对自己有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就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本领。这两项本领,可以帮助孩子一步步地实现自我价值。

在中学的时候,我们班上有个男生,学习成绩很一般,尤其是数学。但是他擅长玩航模,还参加了专业的比赛。就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发现要玩儿的更好,就要掌握更多的数学、物理,甚至材料等学问。结果呢,短短的几个月,他的理科成绩全面提升。而高二的时候,他已经可以和老师探讨相对论了,大学也上了物理系。

现在的很多人,上大学不知道选什么专业,毕业后也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工作。一味地被所谓成功的标准所裹挟,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过着自己不开心的生活,幸福感非常低,就是没有找到自我所造成的结果。

这个世界,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而每个人的幸福方式,也都不一样。所以呢,每个人的成长,也都应该不一样才对。

作为老师和家长,最为不应该的,就是不断地告知孩子,你只要听老师和家长的就好了,学生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成绩,别(看课外书、瞎玩儿、发呆),赶紧写作业去,只要把学习搞好了,我们什么都愿意做,考试成绩好了,才能去玩儿

我觉得,所有的教育,从幼儿到各级的学校,都应该是帮助孩子找到自我为最重要目的。只要找到了自我的价值,随时可以脱离学校的全科教育,根本没有必要所有人都去上大学,都去学文学、语言、数学、地理、历史更不用说还要把没门课程都学到100分了。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样很极端,其实,像德国、北欧等等这样被奉为教育最为领先的国家,早就把这样的教育理念贯彻到了教育体系之中。

具体的做法就是:

第一,在孩子的青少年时期,尽可能地让孩子释放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孩子找到自我;

第二,在青年时期,让孩子自我选择,可以选择技能培训,也可以选择大学求学,这并不是以学习成绩好坏来划分的,很多成绩很好的孩子,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不上大学;

第三,学习技能的,如果想继续在知识上深入,也可以转入大学。上大学的,也可以调换自己的专业,或者休学,工作之后再来学习。

总之,要给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权利,帮助每个人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我知道,很多家长会说,中国的国情和教育体系不一样,我们的社会环境不允许,孩子不上大学就没有机会等等原因,导致了我们的孩子只能去拼学习成绩,只能拼名校。

但是,我们是不是在现有的环境之中,可以不要那么只盯着孩子的成绩,同时,毫无功利地多一些肯定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爱好呢?

我觉得,是可以的。而且,一旦你翻过了学习成绩这个墙,外面的世界宽广之极,通往幸福的道路也多得很。

如果我们给孩子选择了路,你要随时告诉孩子哪里要转弯,哪里要减速,哪里有沟渠,哪里是坦途。但是,当孩子找到了自我,也就走上了自己的路,在那条路上,他会自己辨识方向,他会选择行走的速度。

作为家长,你会选择怎么做呢?

第二项能力:爱的能力

这是沟通、情绪、心理健康的保证

有人会说,爱需要什么能力?我们对孩子好,不就是爱吗?孩子长大回报父母,不就是爱吗?再说了,爱祖国,爱学校,爱师长,爱自然,不已经都进行教育了吗?

很可惜,我们的孩子还是不会爱。父母为他们付出,他们感受到的是压力;上课讲述的爱,对于他们是作业;他们很少表达真实的感受,也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情感;成年后,很多人一方面渴望着爱,一方面却又找不到爱

中国的很多父母,都认为爱是不用说的,爱也是无法培养的。于是呢,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爱别人,如果对方没有感受到,就会觉得委屈。如果压抑地很久,则会爆发激烈的情绪上的冲突。

我们经常会看到的一个场景,就是学校或培训班的门口,一位母亲在训斥孩子,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花了那么多钱,费了那么大劲,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也就是说,父母认为我因为爱你,才付出了那么多,你没有学好,就是辜负了我的爱。

其实,我们的父母,付出了超常规的代价,甚至自我牺牲,却不对孩子说一句我爱你;更可悲的是,我们的孩子,受到了很多的,超出理性的宠爱,却还是感受不到爱。

其实,很多父母都忽视了,如何真正让孩子学会爱。

我们常常把爱功利化,父母爱孩子,孩子就要回报父母,至少让父母有面子。老师爱学生,就选成绩好和听话的,能够给学校带来资源和荣誉的。请问,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下,怎么能真心地爱父母和师长呢?

我们常常把爱物质化,有爱的家庭,就是给孩子提供大房子、好车、上名校的家庭。平常人家的父母,总觉得亏欠孩子,没有给孩子更多的爱。难道,物质就完全等同于爱了吗?

我们也常常把爱限制化,对亲人、熟人,我们几乎是不设底线地爱。而对于其他人,无论是每天都会见到的门卫和清洁工,还是偶尔同一电梯、同一车船的人们,我们会变得冷漠异常。

其实,爱有那么难吗?爱,其实可以很简单,很单纯。

父母陪着孩子,聊聊天,看看书,做做游戏;听孩子说说心里话,也告诉孩子你对他的感情;拥抱孩子,让他感受到肢体和皮肤的亲切;带孩子出去散步,和楼下的大爷打个招呼,说声你好;邀请同学和朋友来家里玩儿,鼓励孩子发现朋友的优点;让孩子自己去认识陌生的朋友,给孩子们独立玩耍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孩子知道,无论孩子做了什么,父母都会一直爱他。

这些,都不需要金钱;这些,都是爱的教育。

有了爱的教育,孩子就算犯了错误,也会和父母沟通,而不是采用极端的做法;有了爱的教育,就不会谈恋爱先问房子车子,找工作先问薪水待遇,交朋友先问收入职位;有了爱的教育,就会感受和接受来自他人的善意,就会宽容地对待这个世界,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三项能力:运动的能力

从身心到性格的锻造

如果说,学习是孩子成长中健全心智的途径,那么,运动则是塑造健康身体和性格的途径。

说到运动,很多父母会直接想到的是技能和考级。学这些能不能升学加分,学这些能不能比赛得奖,学这些能不能出国演出成为衡量是否让孩子学习某种运动的理由。否则,就是在浪费时间。

其实,运动能够给孩子带来的最有价值的,一是健康的身体,二是性格的磨练。

在《罗马人的故事》中,有专门介绍当时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他们每天上午学习知识,下午则到运动场上进行各种体育运动。这种教育的模式,甚至一直延续到今天,很多西方国家小学基本都是半天课程,半天的户外运动。

那么,为什么运动那么重要呢?孩子可以从运动中学习到什么呢?

首先,孩子的成长,于身体,应该是越来越强壮,于知识,应该是越来越深入。也就是说,为了以后应对学习更多知识对身体的要求,必须拥有强劲的体魄。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体系中,是根本无法适应的,更不用说创新和有所作为了。

其次,正如前文所说,孩子要尽可能地多尝试不同的领域,通过这些尝试,来尽快地找到自我。运动,会带来很多全新的感受,无论是游泳还是滑冰,无论是骑马还是打球,都有可能开启孩子对科学、动物、环境、体育等等的兴趣。

最后,运动里所蕴含的,是抗压能力,是坚持的能力,是公平竞赛的能力,是建立自信的能力,是对胜利渴望的能力,是团队精神的能力,是自我成长的能力等等。家长知道了运动的这方面价值,就不要再帮孩子排队、整理装备、穿衣服、怕摔怕疼怕累怕委屈了。

那么,如何让孩子能够好好地运动呢?

我觉得,家长首先要摒弃掉功利化的想法,也就是学习某种运动,可以那些好处。动机不纯的话,要求就会不一样,就要让孩子尽快出成绩,考级。我并不是反对考级出成绩,但首先要让孩子享受到运动的乐趣,然后才是其他,不能本末倒置。

我真的建议家长最好亲自和孩子一起运动。无论是游泳,还是打球,或者就是最简单的跑步,父母和孩子一起运动的过程,并不是来帮助孩子提高成绩,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彼此的学习和鼓励。父母给予孩子的一些朴素的道理,如坚持的重要,就可以一起示范给孩子。这比多少次的说教,都更生动和有效。

把运动当作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是玩乐的一部分,而不是学习和考试的一部分。不用要求孩子那么快地去掌握,慢慢来,关键的是要保护孩子对运动的兴趣,培养孩子主动运动的习惯。

所以呢,要让孩子自己去享受运动,热爱运动,得到他所应该得到的。

第四项能力:生活的能力

有了生活,人生才完整

我们小时候,父母一辈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经常听到他们说,一心扑在学习上,其他的事不要管,搞好学习,家里的事不指望你。

于是呢,很多人一直到上大学,还维持着幼儿园里的生活技能,基本不能自理。很多大学生要邮寄衣服回家洗,甚至父母租房子陪孩子读书,类似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很多父母认为,先把学习搞好了,生活上的事情,长大了自然会解决。再说了,考了好大学,找了好工作,不会做饭有什么关系,请保姆呗。

可惜的是,这样的逻辑,就像是为了搞好经济先破坏环境的思路一样,等到经济发展了,才发现清理好环境,花的钱比挣来的还要多得多。甚至,有些被破坏的环境,再也无法恢复如初了。

没有生活的能力,就会忽视美的认知,制约学习的提升。很多领域的学习,是来源于生活的。科技、艺术、设计、建筑、文化等等的学习,如果没有来自生活的积累和经验,就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我们会发现,很多学艺术、建筑的孩子,只会画素描和背艺术史,连自己穿衣的色彩都搭配不好。等到了国外留学,才发现很多综合素质远远落在别人后面。而这些来自生活中的素养,很多都是从小耳濡目染来的。

同样的,没有生活能力,也就无法了解社会的进程,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行业,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最终都是要归于生活的。

房地产、金融、快消品、服装饰品、餐饮业,还有文化产业,教育产业,娱乐行业,哪一个不是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只会算题和考试,不懂生活的人,在事业上会受到严重的制约。

第五项能力:时间管理

在同样的时间里,赢得效率

很多成年人,都会在这个问题上遇到瓶颈。

看似不能成为一项专门要学习和培养的能力,其实对于每个人都非常非常的重要。为什么有的人,可以掌管几千人的企业,还可以有时间读书旅行,而有的人做一个小公司,却忙得从来没有假期,每天只能睡五个个小时,永远有处理不完的事情。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很头痛孩子的磨蹭问题。

吃饭慢、穿衣慢、刷牙慢、睡觉慢、写作业慢,每项看似简单的事情,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拖拉着完成。经常惹得很多家长火冒三丈,而且,恐怖的是,同样的事情,每天都要再来一遍!

懂得运用时间的人,会凭空地比别人多出很多时间。其实,时间并没有多,而是进行了合理的规划。

从方法上来说,让孩子自己参与,一起制定时间表,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孩子自己制定的,完成度要高一些,而且,家长也可以有理有据地提醒,而不是冒无名火了。

当然,这么做的目的,无非是帮助孩子养成习惯,不再靠一张表去检验。而且,根据实际的试验,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刚开始的阶段,还遵守得比较好,一旦时间长了,往往会遗忘掉了,又回到每天磨蹭的状态。

所以呢,家长还要从心理上帮助孩子。比如,当孩子有一项必须完成的作业,但一直拖延着不肯做的时候。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是不是一直觉得有个不舒服的事情,让自己玩也玩不好。然后,帮助孩子尽快地完成,让孩子体验到解脱感和成就感。

这种体验是可以复制的,多次的体验则有助于真正地形成良好的习惯。

第六项能力,财富管理

好的财富观是幸福的保障

我们对于塑造孩子的财富观念,一直都是模糊的。

按道理来说,如果说在未成年阶段,父母(也就是家庭)具有承担孩子成长所必须的金钱付出的义务的话。那么,当孩子成年之后,其实家庭已经没有义务继续支持孩子买房买车,结婚育子的费用了。当然,也不能要求孩子必须支付家庭的费用。

但是,正是我们没有完善的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体系,无法保证年轻人可以迅速独立生活,也无法保证老年人可以安心地养老。这导致了孩子认为父母的就是自己的,而父母也认为,自己有权利要求孩子支付养老费用。这是现实,我们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

但是,从长远的趋势来看,我们要培养孩子正确的财富关键,教会他们自我财富管理。

第一,父母的财富,并不天然属于孩子。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会抱怨自己的家庭不够富有,给自己的支持不够多。但是,要明确的是,家庭的财富,其实并不天然就属于孩子。正如巴菲特、盖茨等人所做的,捐出了绝大多数的财富,他们的孩子也甘心做一个自我奋斗,有着自我生活的平凡人。

第二,运用自己的能力,赚取自己的财富。

把财富消费出去,丝毫没有个人价值的体现。所以,你会看到那些不挣钱只花钱的人,远没有那些埋头创业不怎么花钱的人所具有的真正的快乐,真正的价值存在感。换句话说,挣钱很难,花钱谁不会呀。

第三,财富并不罪恶,是个人价值的体现。

财富聚集的过程,是一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过去我们总是让孩子努力学习,不要想着赚钱的事情。结果呢,很多孩子书可以读到博士,却只能拿很低的工资。为什么不能鼓励孩子把自己的能力去换取更多的财富呢?一个正直、有知识、有胆魄、有创造力的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获取相应的财富。

第四,管理好财富,是幸福的根本。

财富本身并不直接带来幸福。只是财富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具有了选择的自由。也就是说,我喜欢喝小米粥,就算有了很多钱,也不会改喝燕窝。

财富的聚集,一是靠自己去过去,二是进行财富管理。可以让孩子从小尝试着管理自己的一笔钱,让孩子在消费的时候,逐步确立对事物价值的认识,同样的冰淇淋,为什么有的一块钱有的几十块钱,同样的钱买一个玩具和玩儿一次滑冰那个值这些,都会是财富观建立的基础。

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说到的自我认知,爱的能力,运动,生活,时间管理,财富管理等等的能力,每一个都超越了成绩好这个能力。或者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能力,成绩好在有用,才有价值,才有依托。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最新讯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