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肯定是个大课题:
个人观点:任何科目中,语文最重要。因为今后,我们可以不用数学物理化学,但我们必定需要说话写字与人相处。
中考观点:在所有科目中,语文的分是所有学校所有班级所有老师最担心最没有把握的瓶颈。
高考观点:高考改革后,在所有科目中,语文很有可能将调整到180分,权重最重。
这个话题的起由:近段时间家长们对小孩语文成绩的百般困惑,有感而写。
一个初三孩子曾经有段时间对家长说:妈妈,这大半个月来,语文完全没有新课,所有的时间都在围绕怎样规范化的来答题阅读理解如何答,作文怎么写全是框框。我现在终于理解了老师在初一时跟我们说的话了:我们用两年的时间来了解语文、接触语文、喜欢语文,初三以后,就只能是学习怎样应对中考了。
这让我想到一个概念大语文气概,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
有老师说过自己是比较注重语文的,倒并不是关注成绩,而是觉得无论生活、工作、学习当中,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都需要以语言为基础来与人进行沟通、表达、传递信息。因此从小会注意引导孩子的理解、交流与阅读能力。这也是我非常欣赏的观点。
当一个老师,把工作与当一份事业来做,带着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来推广大语文气概,那么这老师将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用更开阔的视野来审视她对孩子们的教学。
许多连续教了多年初三的语文老师来说,面对目前的教育制度、学校对分数的要求、家长对分数的期待,致使初三老师更多需要面对的是中考成绩的提高。所以有这样语文理念的老师如果能从初一教起,那会是学生的福利。会有两年的时候来给孩子们进行大语文教育,那么初三时即便面对中考,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吧
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语文成绩也不是,它是一个沉淀积累的过程,并没有捷径可走。
读:这里的读,更多的是阅读:名著、散文、小说、传记,破万卷书,书里虽然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但绝对有着上下5千年,纵横10万里的风土人情历史典故。
背:熟读唐读300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包括好诗好词好散文好句子,这样在说与写的时候才会有文字可组合。最基础的就是每个学期语文课里规定的必背的课文和诗词,一定要做到任何时候信口就能来,这个必须强制执行。
听:其实这里的听,更多的是带着耳朵和眼睛对生活的感悟和观察,任何作文都以生活中的感受为基础,才能真实、有真情、才能感染的人才能有共鸣,因此平时可以多引导孩子对一些现象、事实、风气多听,多看,多想,多思考。
写:上次有一砖家说,今后高考建议只考作文,或许他想回到八股文时代。但目前中考是一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可见写的重要性。唯一能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就是多写。语文老师的规定是:凡是大作文分数在32分以下的,必须重写,而且重批之后也必须在32分以上,否则继续重写。最多的一次有一个男同学重写了4次,越到后面他就逼着自己想思路,想立意,想事例,文章就越来越丰满了。有的东西是要适当的逼才有用。一回、两回、三回三年后,熟自然就生巧了。
初三呢?
中考在即,现在去背唐诗宋词300首,简直会要了人的命,无论时间、精力都不够。那怎么办?个人觉得不如就按照老师给画的框框,然后一切按照框框里的来。
虽然个人认为,当最应该具有发散性思维的语文也要固定到一个框框里的时候,说明中国的应试教育已经病入膏骨。我也无法想象,当问题为:你对西游记里的猪八戒如何评价?,然后得到的答案是2万学子一字不漏为同一想法的答案时是多么的可悲。可是,那个可恶的A,阻挡了我们一切自由的步伐,除非不想在中国混高中了。
所以,个人觉得,初三孩子应对中考的语文,跟着老师有章可循的思路走是我们唯一的活路。当然这个思路有点禁锢人的思想,有些僵化,但其实也还是一种思路,也就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偱,也就是语文批考教育局给改卷老师的一个方向,一个规范,一个大的框框。中考的时候,不是展示文采和另类的时候,适应短期目标也是我们的能力之一,建议家长说服孩子在确保大方向不错的情况下(也就是先保语文分数)、根据老师的思路,背+理解+发挥。
上一篇: 中考备考完型填空练习:一对双胞胎的故事
下一篇: 2015年准初三学习三大经验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