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谈:中考改革不要走形式化_经验技巧-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中考备考 > 经验技巧 > 正文

央视谈:中考改革不要走形式化

发布时间:2009-12-10 09:54:55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中考改革不要走形式化

看CCTV2的《今日观察》,了解到山东潍坊的中考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中的内容有这样的几方面:一是取消了以分数为录取的标准,代之以ABCDE五档评价;高中扩大自主招生;初中学校上学时间规定在7点以后到校。这样既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评,又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真是如此的话,推广开真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福音。

由此想到本地的中考也有过改革,也企图加强综合素质的评价,并将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艺术、探究与实践、劳动技能四项综合素质纳入中考之要求。并要求如要上省级重点高中的,四项综合素质中必须要达到2A2C以上。

在提出当初,就曾遭到一些人的反对:我们的学生都需要成为音乐家吗、艺术家吗?在没有削弱以分录取的前提下,增加了这么多项所谓的综合素质,势必会增加学生的负担,迫使家长在休息日将自己的子女送进各种培训班。这与当前的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不相符。因为真要加强学生素质成长的前提是要削弱目前的以分录取的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评价的增加到没有增加学生的负担,但却成了一种形式。

主要的原因在于综合素质的评定问题。在本地的评定中,除了一些同学直接参加县市等各种比赛获奖的可以直接评定为A外,其他的评定任务都是交由学校自己来完成的。因而学校可以自己组织各种比赛,来评定出各项的A来。事实中很多学校可能就根本没有举行相应的活动,而是根据各生的需求给出A。有些学生成绩好的,分数有可能上重点高中的,其A的数量自然少不了。而有些分数差的同学,真有的则可得A,没有的就没有了,因为只有上重点高中有此指标,这些学生有再多的A也没用。

至于学校的作息时间上,本学期以来,本地教育局也与各校达成了共识,初中学生一律在7点至7点30分到校。在当初各校也是这么做了。但是在期中过后,各校也进行了相应的成绩比较。有校觉得本校的学生成绩差了,由是就马上下令,恢复以前的作息时间,不再考虑什么共识了。既然有的学校已废除共识,其他的学校也可能便会纷纷仿效。而使所谓的改革又做了表面文章。

因而在本地的中考改革及学校的减负中,所有的工作都成了一种形式。其关键就在于没有改变唯分是取的标准。不知山东潍坊的做法是否真的得到了落实?如果真的得到落实的话它的做法也许值得有些地方教育局的仿效。

[事件回放]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制度改革

[问题背景]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辖4区、6市、2县、三个市属开发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852.2万,是世界风筝之都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市有中小学校2197所,在校生116万人,是全国推行素质教育的老典型,先后被确定为中国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实验区、国家级义务教育课改试验区、高中新课改试点市。

2005年7月,潍坊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中考改革试点市。

长期以来,升学率是中小学教育的终极目标,终结性考试是中小学教学的指挥棒,对于考生来说,中考就像一个战场,竞争之激烈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严重束缚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中考招生制度日益成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能否真正全面落实的关键问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终身、单凭分数录取人才的做法,已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推进,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为了突破这一素质教育的瓶颈,教育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但终因升学竞争的激烈,诸多矛盾难以解决,使这项改革始终未取得实质性突破。

为了配合新课改,为了将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到实处,改变过去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改变一次中考一张试卷定终身造成的弊端,减轻中考带给学生的过重精神压力,潍坊市进行了中考制度改革。

[决策过程]

1998年,潍坊市教育局把所属的高密市确立为中考改革试点市,允许高密市自行命题,与全市统一时间进行考试和录取。

2002年,教育部下发的指导文件中就指出了新课程下中考改革的方向:改变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突破,实现中考的一改三突破。潍坊市教育局用新课程的目标观、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作指导,逐步总结形成了新课程背景下中考招生命题的基本理念、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003年,为配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潍坊出台中考改革政策,把中考改为初中学业成绩考试,把升学压力化解到初中三个学年。

2004年,根据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试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潍坊进行与新课改相配套的中考制度改革。

2005年,潍坊开始在5个县市区实施中考改革,2006年在12个县市区全面推开。

2008年,潍坊市出台了《深化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对进一步深化潍坊市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

[具体措施]

经过几年的不懈探索,潍坊市把改革中考招生制度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基本建立起了以多次考试、综合评价、诚信推荐、自主录取、社会参与为核心内容的新的中考招生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几项措施:

1、管理方式:潍坊市教育局制定录取的原则、程序、办法、必备条件、录取依据等,具体录取方案由各高中制定。同时,为加强社会监督,高中组成有社区和家长代表参加的高中招生录取认定委员会,制定录取方案,确定各学科在录取标准中的权重和地位,确定录取有哪些特长或潜能的学生。

2、录取方式:包括综合录取、特长录取、推荐录取三种。(1)综合录取依据学业水平考试等级和综合素质评价等级。综合素质由学生和教师等共同评定,其中,学生在校期间一些重要获奖成果以及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果等都可列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道德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六个方面。对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对学业水平考试等级的要求,特别优异的,可以破格录取;对于有独特潜能或特长技能,但因为各种原因缺少标志性成果的考生,设立了能力展示项目,展示结果也是一项重要标志性成果;(2)特长录取还要依据考生的音体美等特长成绩;(3)推荐录取是对表现突出或者有发展潜力的考生,经两名资深教师推荐,由高中审核录取。

3、考试办法:把原来的一次性中考改为多次进行,每年组织两次考试,1月份和6月份各一次,成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一般情况下,初中一年级可以参加地理、历史、生物三个学科的考试,初中二年级可以再加上物理、化学、政治三个学科的考试,初三的学生参加全部学科的考试。特殊情况下,学生还可以自己申请经学校批准后,提前参加各学科考试。如果对成绩不满意还可以再考一次,以最好的一次成绩为准。

4、成绩评定:学生考试成绩采用等级制进行表达,分A、B、C、D、E、F六等,按常态分布的比例确定。比如,如果考试题目太难,多数考生达不到90分,那么,对达不到90分的考生总数前15%,也可以酌情视为A等。在命题内容和形式方面,注重三个纬度的考查:以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增加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增加理化生实验、英语口语交际和音体美特长考试。

此外,潍坊市还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将录取权力下放给学校。潍坊市教育局制定《高中招生录取指导纲要》,规定录取的原则、程序、办法、必备条件、录取依据等,高中学校组成由社区和家长代表参加的高中招生录取认定委员会,制定具体的录取标准和办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校。录取结束后,结果将向社会公示5天,其间学生可以提出申诉。

[制度创新]

相对原来的中考制度,山东省潍坊市中考改革的创新之处有:

1.从内容上来看,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属标准参照考试,是对学生水平能力程度的一种认定。其优势在于:一是何时参加何种学科考试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特别是同一学科有两次考试机会,大大减轻了一次考试造成的过度焦虑和过重的精神压力,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二是所有学科的考试成绩都分别转化为A、B、C、D、E等等级,使得学生之间没有了名次之分,大大淡化了分数带给学生和家长的压力,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考生的焦虑情绪;三是拓展了学生自主发展空间,等级制有意模糊同一等级内的差异,这就为参考其他方面的测评指标留出空间,也为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空间。

中考改革作为新的指挥棒解放了学校、教师和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呼吸,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制约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瓶颈问题,使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得到贯彻落实。同时,中考改革强化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引发了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为全面落实国家的课程计划提供了支撑,同时,为学校的制度创新与资源建设提供了契机。

2.潍坊市中考改革实施考取分离,赋予高中学校录取自主权,高中学校组成由社区和家长代表参加的高中招生录取认定委员会,制定具体的录取标准和办法,都是管理机制上的创新。潍坊中考制度改革改变了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划线录取的做法,实行高中学校自主招生,有利于高中学校需求的个性与初中毕业生发展个性的统一,能够促进学校和学生健康发展。把录取权力交给学校,使学校摆脱生源入口的体制性束缚,能够充分发挥学校的自主发展和教育创新,也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对高考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实施效果]

中考制度改革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初中学校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各种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等比以往明显增多了,许多学校恢复了校报、校刊,有的学校还为有特长的学生配备了专门的辅导教师。学生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的热情高涨。家长最关心的不再只是考试分数,而是孩子的全面发展,并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各项活动。2005年,全市有56名学生因为综合素质等级较高而被破格录取,其中潍坊七中破格录取了43名学生,后来的学习中,发现这些学生确实都有发展潜力。2005年,据中考录取后的统计,有40多名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因为综合素质突出,最终被自己向往的高中录取,而在往年,这些考生只有落榜。

并且,在学生评价制度方面,建立的以成长记录评价和标志性成果评价为特征的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用等级制代替分数制,较全面地评价出了学生的真实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在以往,数以万计的考生只能有一个第一,半分之差就是一个名次,这让大部分学生感觉自己是失败者。等级制让大量学生找回了自信,2005年潍坊市有8100多名考生,9门学科至少有一个A的占48.8%,每个学科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是最优秀的。

此外,潍坊中考制度改革,还推动了课堂教学变革,使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落到实处,促进了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加快了学校教学制度创新的步伐。

[案例点评]

中考指挥棒对于初中实施新课改,推进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如果中考指挥棒不改,任何课改和素质教育都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最终只能穿新鞋,走老路,素质教育搞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的扎扎实实。潍坊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较好地落实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推动了素质教育的深化实施。这种改革不但给学生减轻了压力,拓展了他们的发展空间,同时对教学方式的改革有推动作用,使中考成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示台、评比台。过程评价与标志性成果的结合,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发展过程,而录取标准与录取方式的多元化,搭建起了学生通往高中学校的立交桥。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最新讯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