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中国潜在诺奖已在大学前“夭折”_教育动态-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中考报考 > 教育动态 > 正文

教育时评:中国潜在诺奖已在大学前“夭折”

发布时间:2010-10-09 10:13:33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瑞典皇家科学院日前宣布,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石墨烯研究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昨日《新华网》)对于我国本土无缘科学皇冠上的明珠诺贝尔奖,多数国人习以为常,只有少数人耿耿于怀,每到诺奖颁发的时候,总爱在科研体制上找原因,在学术环境中寻差距,依愚之见,潜在的诺奖得主早在进入大学前就夭折了。

远的不谈,只说这个十一黄金周,国家法律规定全民放假7天,可我读初中的孩子只放了3天假,4日便开始上课。每天早上6点多出门,晚上近10点到家,学习时间长达12个小时。对此,她已习惯、麻木,因为全市、全省、全国的中小学莫不如此。各所学校比的不是学习效率,而是学习时间;每位学生比的不是学习兴趣,而是学习数量。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题,考不完的试。在长达十余年大容量、超负荷的压迫式学习下,绝大多数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其中不少学生还视书本为仇敌。媒体经常报道,有的孩子考完试便将书本付之一炬。更有诸多参加奥林匹克竞赛的获奖选手表示,一辈子再也不碰数学、物理等竞赛科目了。

无比残酷、非人道的中小学教育扼杀了中国孩子的学习兴趣,那种将学习和研究视为游戏的学生在中国不复存在,只有一个个毫无创造力的复读机、考试仪呆坐教室。反观众多诺奖得主,无不受益于幼年培养出的兴趣爱好。比如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钱永健,小时候出于对化学的爱好,在自家地下室搭起小化学实验室,摆弄瓶瓶罐罐。如果钱永健生长在中国,莫说没地方,就是有地方也没空闲摆弄瓶瓶罐罐。

因此,若不改变目前中小学教育现状,中国要想在20年内获得诺贝尔奖,恐怕比登月还难。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最新讯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