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伟大的家长,用五年的时间,把曾经气馁的女儿从38名提拉到前三名。这其中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打击,这过程又有着怎样的辛酸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最近一段时间,听到的都是高考与中考,还有父母的那少有的抱怨,其实,世上没有笨小孩,少了的,只是家长的耐心和正确的引导
五年前,女儿小学升初中,11周岁的她考得不尽人意,全县4000多名学生,她考了800多名,看似没有性格脾气的她还非要读我们县赫赫有名的博雅中学。
报名那天,除了前几十名学生,其余的都要排队,而且只收600名学生,收满为止。
早上五点多,我就把女儿叫了起来,让她和我一起去报名。学校设了四个窗口--1、免费的,2、交钱2000的,3、交钱4000千的,4、交钱 6000的,当然还不包括学杂费。女儿的成绩只够排在第四个窗口,也是人数最多的那个窗口,拿着厚厚的一沓人民币,瘦弱的我在队伍中被挤出来几次,女儿呆 呆的站在一棵树下心疼的看着我,因为有好多学生选择了外校,我们终于报上了名。交完钱,我指着那个免费窗口对她说,那儿不用排队,女儿表情复杂的看了很 久,在她的眼底,我真的读到了一丝坚毅。
分班了,女儿是班级的38名,在小学从不排名次的她,有一点点泄气。女儿的英语不是太好,所以还真的托了关系,为她找了个带英语课的班主任。我对她说,小学和初中是没有衔接的,聪明的孩子是在初中才打好基础的,你那么聪明,三年的时间足够你朝前赶了......【全文】
上一篇: 中学生,你上学带手机干什么?
下一篇: 一位中招体育监考老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