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中考复习-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201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发布时间:2012-02-21 18:41:52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一)多多益善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①上:皇帝。②禽:通擒,捉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陛下() 能将几何()

2、解释加点字。 能将几何()上尝从容与信言()

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

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

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失亲得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①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②感伤故泣耳。师恻然③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注】①亲:父母;②中心:心中;③恻然:同情的样子。

1、给下列语句断句。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注音。 恻然() 舍近求远()泣不成声()

3、解词。

(1)二则羡其得学: (2)苟欲学,不须资也:

4、翻译句子。

(1)凡得学者,有亲也。

(2)苟欲学业,不须资也。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注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昃:z,太阳偏西。

1、给加点字注音。 再适长山() 既长()

2、解释加点字。

(1)既长:_________ (2)再适长山:_________ (3)五年未尝解衣:_________

(4)知其世家:_________ (5)日昃始食: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或夜昏怠。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判断对错。

(1)范仲淹,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谥文正。官至副宰相。()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5、文中主要记叙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几件事?

(四)

人有从①学者,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 见。从学者云:苦②渴③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④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从:跟随。②苦:苦恼。③渴:迫切地。④或:有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其义自见()(2)苦渴无日()

(3)当以三余()(4)夜者日之余()

2、翻译下列语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

(五)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俟工(sǐ):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 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 )遂以还之()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闻其侄有他事南来()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 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六)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①灼烂(烧伤)者在于上行(hng,行列),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②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傍有积薪②、远徙其薪

③、不者,且有火患④、而不录言曲突者

⑤、乡使听客之言⑥、终亡火患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②、

3、《汉书》,东汉人班固所著。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与、《后汉书》、合称四史。

4、主人家发生火灾后,论功请客为什么没有想到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客。

5、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七)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恒()谏()轻()益()

2、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4、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八)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①庚寅:指1650年。②小奚:小书童。③木简:这里指木板。④阖:关闭。⑤牡下:上锁。⑥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

束()许()熟()愠()

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4、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一)1、bjinɡ2、多少曾经

3、多多益善:越多越好。4、韩信说的;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

5、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而又机智敏锐。

(二)1、者/也/孤/学/伤2、cshěq3、(1)就是;能够(2)如果;学费

4、(1)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因为有父母啊。(2)如果想要学习,不需要学费。

(三)1、chnɡzhǎnɡ2、(1)已经(2)嫁(3)曾经(4)他的(5)开始3、(1)有时晚上头昏疲倦。(2)于是十分通晓六经的要义,慷慨地有在天下干一番事业的意愿。4、(1)(2)5、一是昼夜苦学,二是通读六经志于天下

(四)1、(1)通现,显现,显露。(2)时间(3)用(4)一天,每天

2、读书上百遍,书的意义自然显现。3、(一是书要反复诵读,意义就自然显现了。一是读书要巧妙运用时间。

(五)1、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

2、 这件事于是(就)曾经听说

3、 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4、 拾金不昧,寄金不昧

5、 穷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

(六)1、①、同旁,旁边②、xǐ,移③、否④、邀请⑤、假使⑥、无

2、①、被烧伤的人都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出力的大小依次入座,却没有请那个建议他改灶搬柴的客人。②、今天,你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记那位劝你改灶搬柴的朋友呢?)难道提出预防意见的人没有功劳,只有救火受伤的人才能当上宾吗?

3、《史记》《三国志》

4、人们往往重视抢救,而忽视预防;重视筋骨之劳,而忽视筹划之功。

5、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这十分重要。如果文中的主人能听从客的劝告,防患于未然,家中就不会失火,也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告诫人们重视抢救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忽视预防;在重视筋骨之劳之时,更不要忽视筹划之功。

(七)1、恒:常常,平常谏:进谏,规劝轻:轻视、瞧不起益:帮助、好处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一定会抱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 4、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5、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八)1、束:绑、捆绑许:左右熟:仔细愠:抱怨、怨恨

2、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仔细观察小书童后,作出了这样的回答。也可用原文的句子回答,如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望城二里许渡者熟视小奚。

3、①我若有所失,想想渡者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②世上那些因为急躁而招致失败,到了傍晚还没有找到地方过夜的(情况)它们也像是这样的呀! 4、欲速则不达

多多益善是韩信说的。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个自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寓意: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译文:有个人到朋友家去作客,见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灶边又堆了不少柴薪,觉得这样很危险,向主人建议说:你这烟囱要改成弯曲的,柴薪要搬到远处去,不然容易发生火灾啊。主人不以为然,没有作声。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亏得邻居及时赶来把火扑灭,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事后,主人杀牛摆酒,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他特地请那些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座在上首,其他的则按照出力大小安排座次,偏偏没有请不久前建议他改砌烟囱、搬走柴薪的那位客人。席问,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时你听从那客人的话,把烟囱改砌成弯曲的,并把柴薪搬到远处,那么就不会失火,也就不必杀牛摆酒了。今天你论功请客,却把你那客人忘了,这岂不是曲突徙薪亡(没有)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了吗? 主人听了这番话,顿时省悟过来,马上把那客人请来,并奉他为上宾。解释:释义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预防灾祸,防患未然的意思

八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一)1、bjinɡ2、多少曾经

3、多多益善:越多越好。4、韩信说的;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

5、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而又机智敏锐。

(二)1、者/也/孤/学/伤2、cshěq3、(1)就是;能够(2)如果;学费

4、(1)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因为有父母啊。(2)如果想要学习,不需要学费。

(三)1、chnɡzhǎnɡ2、(1)已经(2)嫁(3)曾经(4)他的(5)开始3、(1)有时晚上头昏疲倦。(2)于是十分通晓六经的要义,慷慨地有在天下干一番事业的意愿。4、(1)(2)5、一是昼夜苦学,二是通读六经志于天下

(四)1、(1)通现,显现,显露。(2)时间(3)用(4)一天,每天

2、读书上百遍,书的意义自然显现。3、(一是书要反复诵读,意义就自然显现了。一是读书要巧妙运用时间。

(五)1、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

2、 这件事于是(就)曾经听说

3、 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

4、 拾金不昧,寄金不昧

5、 穷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

(六)1、①、同旁,旁边②、xǐ,移③、否④、邀请⑤、假使⑥、无

2、①、被烧伤的人都坐在上席,其余的人也按出力的大小依次入座,却没有请那个建议他改灶搬柴的客人。②、今天,你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记那位劝你改灶搬柴的朋友呢?)难道提出预防意见的人没有功劳,只有救火受伤的人才能当上宾吗?

3、《史记》《三国志》

4、人们往往重视抢救,而忽视预防;重视筋骨之劳,而忽视筹划之功。

5、做什么事情,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这十分重要。如果文中的主人能听从客的劝告,防患于未然,家中就不会失火,也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告诫人们重视抢救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忽视预防;在重视筋骨之劳之时,更不要忽视筹划之功。

(七)1、恒:常常,平常谏:进谏,规劝轻:轻视、瞧不起益:帮助、好处 2、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百姓听说了这件事,一定会抱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 4、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5、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八)1、束:绑、捆绑许:左右熟:仔细愠:抱怨、怨恨

2、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仔细观察小书童后,作出了这样的回答。也可用原文的句子回答,如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望城二里许渡者熟视小奚。

3、①我若有所失,想想渡者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②世上那些因为急躁而招致失败,到了傍晚还没有找到地方过夜的(情况)它们也像是这样的呀! 4、欲速则不达

多多益善是韩信说的。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阴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要他评论一下朝中各个将领的才能,韩信一一说了。当然,那些人都不在韩信的眼中。刘邦听了,便笑着问他:依你看来,像我能带多少人马?陛下能带十万。韩信回答。刘邦又问:那你呢?对我来说,当然越多越好!刘邦笑着说:你带兵多多益善,怎么会被我逮住呢? 韩信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忙掩饰说:陛下虽然带兵不多,但有驾驭将领的能力啊! 刘邦见韩信降为淮阴侯后仍这么狂妄,心中很不高兴。后来,刘邦再次出征,刘邦的妻子吕后终于设计杀害了韩信

刘邦曾经在闲暇时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个自有高有低。刘邦问道:像我自己,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

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屿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董遇,字季直。为人朴实敦厚,从小喜欢学习主。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榷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朋友段煨处。董遇和他哥哥入山打柴,背回来卖几个钱(维持生活),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书本,一有空闲,就拿出来诵读,他哥哥讥笑他,但他还是照样读他的书。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替它作了注释;对《春秋左氏传》也下过很深的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朱墨别异》。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译文:秀才何岳,自号畏斋,曾经在夜晚走路时捡到200余两白银,但是不敢和家人说起这件事,担心家人劝他留下这笔钱。第二天早晨,他携带着银子来到他捡到钱的地方,看到有一个人正在寻找,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那人想从中取出一部分钱作为酬谢,何岳说:捡到钱而没有人知道,就可以算都是我的东西了,(我连这写都不要),又怎么会贪图这些钱呢?那人拜谢而走。他又曾经在做官的人家中教书,官吏有事要去京城,将一个箱子寄放在何岳那里,里面有金数百两,(官吏)说:等到他日我回来再来取。,去了许多年,没有一点音信,(后来)听说官吏的侄子为了他的事情南下,但并非取箱子。(何岳)得以托官吏的侄子把箱子带回官吏那儿。秀才何岳,只是一个穷书生而已,捡到钱归还,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金钱寄放在他那数年却一点也不动心,凭着一点就可以看出他远过与常人。

寓意: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防患于未然,消除产生事故的因素

译文:有个人到朋友家去作客,见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灶边又堆了不少柴薪,觉得这样很危险,向主人建议说:你这烟囱要改成弯曲的,柴薪要搬到远处去,不然容易发生火灾啊。主人不以为然,没有作声。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亏得邻居及时赶来把火扑灭,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事后,主人杀牛摆酒,酬谢前来救火的邻居。他特地请那些被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座在上首,其他的则按照出力大小安排座次,偏偏没有请不久前建议他改砌烟囱、搬走柴薪的那位客人。席问,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时你听从那客人的话,把烟囱改砌成弯曲的,并把柴薪搬到远处,那么就不会失火,也就不必杀牛摆酒了。今天你论功请客,却把你那客人忘了,这岂不是曲突徙薪亡(没有)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了吗? 主人听了这番话,顿时省悟过来,马上把那客人请来,并奉他为上宾。解释:释义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预防灾祸,防患未然的意思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最新讯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