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考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例说_中考复习-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陕西省 > 西安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陕西中考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例说

发布时间:2014-01-15 15:13:25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西安查字典中考网:陕西中考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例说诗歌鉴赏历来是中高考的一个难点,许多考生遇到诗歌鉴赏几乎摸不着头脑,不会答题,没有思路,是现在中学生答诗歌鉴赏一个通病,基于这种情况,在这里我和各位家长和考生谈谈怎样更好的去答诗歌鉴赏。

首先我们大家必须明确诗歌鉴赏在考试中会考什么?会以怎样的形式来考?

各位考生要想完全掌握诗歌的答题技巧必须要清楚的知道诗歌在中学阶段的考试中会考到哪些题材的诗(陕西中考考的诗歌题材有:山水田园诗;写景抒情诗;悯农诗;即事抒怀诗;边塞诗;思乡诗;送别诗;托物言志诗等);其次要掌握诗歌鉴赏在考试中会考到哪些题型,以及针对这些题型我们如何作答。

现在给大家分享下陕西近几年的诗歌鉴赏考试题型:08和09年考的题型是炼字型;10和11年考的题型是表达技巧型,12年考的是描绘画面型,那么13年会考什么题型,通过老师的分析,各位考生不难发现,陕西中考每连续2年考的是同一种题型,也就是说13年中考可能会以描绘画面的题型考查学生。

在这里老师结合本次交大附中第一次模拟考(试题链接)的诗歌鉴赏,给大家分享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本次交大附中的诗歌鉴赏考查的是写景抒情诗,考查的题型也非常常见:分析意境型;所谓分析意境型是指在考试的时候它会以这种方式对我们进行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和情调。它包括景、情、境(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⑵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等。⑶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次交大附中一模考的就是这种题型的诗,我们结合交大的这次考试来具体分析例:西楼子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答:1、描绘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写浪卷、云涌、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2、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反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本次考试我们不难发现,这次考试考的诗歌题材是写景抒情诗,那么什么是写景抒情诗,写景抒情诗有哪些特点,我们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具体的分析写景抒情,老师把写景抒情诗的分析方法整理如下,仅供各位家长和考试参考。写景抒情诗,指的是寓情于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主观感情的诗作。诗人在诗中不是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移情于物,融情于景,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去,使景物带上感情色彩。诗人带着有情之眼去观察景物,以有情之笔去描写景物,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写景抒情在古代诗歌中所占的比例相当高,写景抒情诗题材非常宽泛,可以说凡是写景抒情的诗歌都可以归于此类,不管是借景思乡、借景怀人,还是借景送别、借景厌战;无论是借景说遭遇、借景言国难,还是借景诉衷情、借景明志向,等等,只要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内心的某种情感的,都属于此类。

写景抒情诗的特点: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特征(意象):所有物(物象)与景(景象)。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写景诗中的形象。写景抒情诗抒情方式分类根据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来说分为两种:1.触景抒情:先有景后有情。诗人因眼中所见景物引起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感慨。触景而生情,兴之所至,情感自然深挚。例如杜甫的《登高》,正是秋天的寥廓凄凉触动了诗人自身的境况艰难苦恨、潦倒。2.借景抒情:先有情,后有景,诗人不能直抒胸臆,缘情而找景,借相关的景来抒发情怀,往往融情于景。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慨。

写景抒情诗中常写的景与常抒的情有哪些。1.景的种类:对于景进行分类,目的在于提取写景抒怀中的意象。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树木类(杨柳松竹)

2、花草类(梅菊兰莲芳草)

3、风霜雨雪云类(东风浮云)

4、水(春水流水)

5、地点类(亭台楼阁)

2、抒情种类(1)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2)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归隐田园,钟情山水之意。(3)借景表达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4)写景抒发送别时不舍或劝勉之情。(5)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6)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结构特点

格律诗的特点一般是先绘景后抒情;而词一般则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问: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问:诗的第一句、二句从什么角度写景,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仰视的角度和俯视的角度。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抓住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声音、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描写从景物的动、静和景物的虚、实等角度景物的色彩:冷色调清新、凄清、萧索、萧瑟、(衰败、荒芜)冷寂、冷清、晦暗、黯淡;暖色调明丽、浓艳、秾丽、艳丽景物的动静: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繁华热闹;幽静、寂静、恬静(田园)宁静、平静(水)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例如: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问:这首诗一、二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上联写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对景物的感觉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问:在这首诗中白居易是怎样写夜雪的?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写景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高到低、从早到晚、由整体到局部等修辞格的角度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表现方式的角度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点与面的结合;比兴手法的运用等等。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含蓄)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写景抒情诗考查内容(考试题型)1、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诗歌是怎样写景的?3、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一、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描写了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等意象,是一幅空山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恬静幽美)的景象。小结: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题目该答什么?梳理意象(写进诗歌的典型事物都有哪些?)+概括意境(构成了一幅什么特点的画面?)二、诗歌是怎样写景的?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本诗二三联写景有何主要特色?1、第二联上下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写自然之景。上句侧重从视觉写空中的月亮,下句侧重听觉写地下的清泉,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清幽而静谧。2、第三联动静结合侧重写山村的热闹。以竹喧莲动来反衬静,既有秋夜的静谧,又有村居生活的甜美。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这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有声)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有声)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密切关联。小结:诗歌是怎样写景的?⒈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如高、低、俯、仰、远、近景象的变化;。⒉从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入手分析。如绘形、绘声、绘色,即所见、所闻、所感;嗅觉、听觉、视觉、味觉,感觉的转移(通感)等;如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化静为动等。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上阕作者是如何写景的?答案:诗人善于从多角度写景,远有山林,近有竹墙,仰有白鸟,俯有红荷,听觉蝉噪,嗅觉香飘,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三、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以景结情,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小结:分析景情关系及派生出的手法景情关系: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反衬: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查看原帖参与讨论]

写景抒情诗的特点:借景抒情诗往往是含而不露,蕴藉悠远,情丰意密,深切动人。特征(意象):所有物(物象)与景(景象)。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写景诗中的形象。写景抒情诗抒情方式分类根据诗中景与情的关系,一般来说分为两种:1.触景抒情:先有景后有情。诗人因眼中所见景物引起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感慨。触景而生情,兴之所至,情感自然深挚。例如杜甫的《登高》,正是秋天的寥廓凄凉触动了诗人自身的境况艰难苦恨、潦倒。2.借景抒情:先有情,后有景,诗人不能直抒胸臆,缘情而找景,借相关的景来抒发情怀,往往融情于景。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自然规律不可抗拒的感慨。

写景抒情诗中常写的景与常抒的情有哪些。1.景的种类:对于景进行分类,目的在于提取写景抒怀中的意象。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树木类(杨柳松竹)

2、花草类(梅菊兰莲芳草)

3、风霜雨雪云类(东风浮云)

4、水(春水流水)

5、地点类(亭台楼阁)

2、抒情种类(1)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2)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归隐田园,钟情山水之意。(3)借景表达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4)写景抒发送别时不舍或劝勉之情。(5)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6)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结构特点

格律诗的特点一般是先绘景后抒情;而词一般则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山水田园诗写景的方法很多,应注意写景的常见方法和技巧,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的变化(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问: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在写景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问:诗的第一句、二句从什么角度写景,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仰视的角度和俯视的角度。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抓住景物的特点:从景物的声音、形状、色彩等方面进行描写从景物的动、静和景物的虚、实等角度景物的色彩:冷色调清新、凄清、萧索、萧瑟、(衰败、荒芜)冷寂、冷清、晦暗、黯淡;暖色调明丽、浓艳、秾丽、艳丽景物的动静:生机勃勃、生机盎然、繁华热闹;幽静、寂静、恬静(田园)宁静、平静(水)色彩的渲染

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例如:绝句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写下文勾起漂泊的伤感作铺垫。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问:这首诗一、二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上联写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描写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对景物的感觉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对景物进行描写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问:在这首诗中白居易是怎样写夜雪的?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写景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例如: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高到低、从早到晚、由整体到局部等修辞格的角度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表现方式的角度如虚实结合(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以动衬静(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明、暗对比(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与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点与面的结合;比兴手法的运用等等。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行人想像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含蓄)景中含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写景抒情诗考查内容(考试题型)1、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2、诗歌是怎样写景的?3、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一、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前六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描写了山雨初霁、万物一新、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等意象,是一幅空山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恬静幽美)的景象。小结:描绘了怎样的画面题目该答什么?梳理意象(写进诗歌的典型事物都有哪些?)+概括意境(构成了一幅什么特点的画面?)二、诗歌是怎样写景的?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问:本诗二三联写景有何主要特色?1、第二联上下结合,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写自然之景。上句侧重从视觉写空中的月亮,下句侧重听觉写地下的清泉,各个景物非常协调,组成一个立体感很强的完整画面,清幽而静谧。2、第三联动静结合侧重写山村的热闹。以竹喧莲动来反衬静,既有秋夜的静谧,又有村居生活的甜美。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这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有声)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有声)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密切关联。小结:诗歌是怎样写景的?⒈从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入手分析。如高、低、俯、仰、远、近景象的变化;。⒉从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入手分析。如绘形、绘声、绘色,即所见、所闻、所感;嗅觉、听觉、视觉、味觉,感觉的转移(通感)等;如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化静为动等。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上阕作者是如何写景的?答案:诗人善于从多角度写景,远有山林,近有竹墙,仰有白鸟,俯有红荷,听觉蝉噪,嗅觉香飘,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三、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提问: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现出了山的宁静,以景结情,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小结:分析景情关系及派生出的手法景情关系: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反衬: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查看原帖参与讨论]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最新讯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