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我儿初中这三年,酸甜苦辣最后换成一张理想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从一考制的结果上来看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但从过程中可以总结出很多东西。
一、正确的初中择校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我相信在一个优秀的环境里是可以激发出潜能的。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是块读书的料,一定要给孩子选择一所好初中。初中三年,孩子作为班里的一员,从一开始的磕磕碰碰到最后的完全融入,我觉得这对他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有很大的益处。儿子不是学霸,但他和学霸一起学习过,而且他也有自己的所长。
刚进初中,第一次家长会,我就对孩子说了两个字拼了,他懵懵懂懂地点点头,但我知道直到他走进中考考场还是不怎么能体会清楚的。孩子天性使然,懂事有早晚,你可以超前告诉他一些事理,但不要指望他能站在你的高度去深刻理解。
选择华一寄宿,现在看来是十分正确的,三年的住校寄宿生活,让孩子学会了很多在家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中学校喜欢华一寄宿学生的原因吧。而择校时困扰很多问题,尤其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说寄宿制就一定优于走读制,但对于我们而言,寄宿是合适的,因为孩子从一开始的内向到现在的成熟就是得益于寄宿制。初三的一次家长会,其他科目都是老师讲话,因为物理老师有事不在学校,孩子作为物理课代表代替物理老师上讲台对全体家长讲话,口齿伶俐得让我吃惊,要知道公开讲话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中考前有一天下午我去学校,正好是自习课,专门去班级看了一下,我看到班主任坐在教室最后改卷子,全班鸦雀无声地在自习。我看到这个场面,忽然感觉十分放心,我觉得三年的生活不仅孩子收获了很多,我同时也收益匪浅,至少在学习习惯上我是真没有怎么操心过。
二、适当的培优加课可以让孩子发挥能力特长
所谓适当其实就是要针对孩子的兴趣。现今的教育制度与体系是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可怜,连玩的时间都很少,但却不能阻止家长们疯狂地给孩子培优和加课。我记得曾经在班级家长群里与几位家长就暑假要不要加课进行过辩论,结论是可想而知的,无法说服别人那就只能坚持自我。
选择寄宿制学校,就要在学校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在家里学习的时间相对很少,尤其是初三阶段,周六下午才放学,回家可能还有点作业,周六晚上或者第二天周日白天要上培优班,等到周日下午培优结束后,吃个晚饭就又得去学校。
我们是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来武汉的,在老家只有差生补课没有好生培优。来武汉后,有次小学班主任让班里参加培优的学生举手,只有三个人没有举,儿子是其一。我很清楚,不培优不行了,因为都可能对孩子自信心产生影响了,所以根据孩子兴趣,报了国才的数学,当时也并没有指望培优产生积极效果。后来准备小升初,都在传需要奥赛获奖证书,正好学而思举办华杯公开课,就去听了。大桥在台上问各位家长给孩子报了多少个奥数比赛,大多数是五六个,什么华杯、希望杯、创新杯,等等等等,最多的家长报了十个,太让我震惊了!因为我们一个也没有报,还等着小学给孩子报名。在那堂公开课后,通过了解对比,我们选择了学而思,从小学六年级一直持续到初三。
孩子本身对数学很有兴趣,因此一开始就上数学课;后来加了物理、英语;阶段性地还插入了化学;随着可支配时间的减少,停了英语;断断续续上着物理,而数学是一直在上;到最后上数学课已经是对培优课堂气氛的喜爱而不是为了提高数学成绩。
虽然孩子偏数理化,但语文一直没有培优,因为我认为语文感性的东西太多并不是可以通过短期学习能提高的。我相信等他几年后再来看看自己的语文试卷一定会感受到现在的稚嫩,如果他有兴趣看的话。英语也是语言,但由于考试大部分是客观题,而客观题是可以通过学习方法来提高成绩的,简单地说和数理化一样是方法论,虽然孩子的英语培优后也没有怎么提高。
由于培优很有针对性,再加上可能确实有点数学上的才能,孩子在奥数上取得的成绩还不错,初中阶段得了两次国家一等奖(初二希望杯满分,初三数学联赛)。自信是需要不断成功得以建立的,所以我更看重的是,通过培优,孩子在自己兴趣的指引下,建立了强大的自信心。
回首我儿初中这三年,酸甜苦辣最后换成一张理想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从一考制的结果上来看也许并不能说明什么,但从过程中可以总结出很多东西。
一、正确的初中择校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我相信在一个优秀的环境里是可以激发出潜能的。如果你觉得你的孩子是块读书的料,一定要给孩子选择一所好初中。初中三年,孩子作为班里的一员,从一开始的磕磕碰碰到最后的完全融入,我觉得这对他今后的学习与生活都有很大的益处。儿子不是学霸,但他和学霸一起学习过,而且他也有自己的所长。
刚进初中,第一次家长会,我就对孩子说了两个字拼了,他懵懵懂懂地点点头,但我知道直到他走进中考考场还是不怎么能体会清楚的。孩子天性使然,懂事有早晚,你可以超前告诉他一些事理,但不要指望他能站在你的高度去深刻理解。
选择华一寄宿,现在看来是十分正确的,三年的住校寄宿生活,让孩子学会了很多在家里学不到的东西,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中学校喜欢华一寄宿学生的原因吧。而择校时困扰很多问题,尤其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说寄宿制就一定优于走读制,但对于我们而言,寄宿是合适的,因为孩子从一开始的内向到现在的成熟就是得益于寄宿制。初三的一次家长会,其他科目都是老师讲话,因为物理老师有事不在学校,孩子作为物理课代表代替物理老师上讲台对全体家长讲话,口齿伶俐得让我吃惊,要知道公开讲话的能力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
中考前有一天下午我去学校,正好是自习课,专门去班级看了一下,我看到班主任坐在教室最后改卷子,全班鸦雀无声地在自习。我看到这个场面,忽然感觉十分放心,我觉得三年的生活不仅孩子收获了很多,我同时也收益匪浅,至少在学习习惯上我是真没有怎么操心过。
二、适当的培优加课可以让孩子发挥能力特长
所谓适当其实就是要针对孩子的兴趣。现今的教育制度与体系是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孩子可怜,连玩的时间都很少,但却不能阻止家长们疯狂地给孩子培优和加课。我记得曾经在班级家长群里与几位家长就暑假要不要加课进行过辩论,结论是可想而知的,无法说服别人那就只能坚持自我。
选择寄宿制学校,就要在学校完成大部分的学习任务。在家里学习的时间相对很少,尤其是初三阶段,周六下午才放学,回家可能还有点作业,周六晚上或者第二天周日白天要上培优班,等到周日下午培优结束后,吃个晚饭就又得去学校。
我们是小学五年级下学期来武汉的,在老家只有差生补课没有好生培优。来武汉后,有次小学班主任让班里参加培优的学生举手,只有三个人没有举,儿子是其一。我很清楚,不培优不行了,因为都可能对孩子自信心产生影响了,所以根据孩子兴趣,报了国才的数学,当时也并没有指望培优产生积极效果。后来准备小升初,都在传需要奥赛获奖证书,正好学而思举办华杯公开课,就去听了。大桥在台上问各位家长给孩子报了多少个奥数比赛,大多数是五六个,什么华杯、希望杯、创新杯,等等等等,最多的家长报了十个,太让我震惊了!因为我们一个也没有报,还等着小学给孩子报名。在那堂公开课后,通过了解对比,我们选择了学而思,从小学六年级一直持续到初三。
孩子本身对数学很有兴趣,因此一开始就上数学课;后来加了物理、英语;阶段性地还插入了化学;随着可支配时间的减少,停了英语;断断续续上着物理,而数学是一直在上;到最后上数学课已经是对培优课堂气氛的喜爱而不是为了提高数学成绩。
虽然孩子偏数理化,但语文一直没有培优,因为我认为语文感性的东西太多并不是可以通过短期学习能提高的。我相信等他几年后再来看看自己的语文试卷一定会感受到现在的稚嫩,如果他有兴趣看的话。英语也是语言,但由于考试大部分是客观题,而客观题是可以通过学习方法来提高成绩的,简单地说和数理化一样是方法论,虽然孩子的英语培优后也没有怎么提高。
由于培优很有针对性,再加上可能确实有点数学上的才能,孩子在奥数上取得的成绩还不错,初中阶段得了两次国家一等奖(初二希望杯满分,初三数学联赛)。自信是需要不断成功得以建立的,所以我更看重的是,通过培优,孩子在自己兴趣的指引下,建立了强大的自信心。
上一篇: 2014年武汉十五中招生信息贴出
下一篇: 武汉省武昌实验中学的三限生开始收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