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州市高中阶段教育有哪些学校?
答:普通高中(含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高职(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专科,下同)、教育系统职业学校(含广州市教育局主管的公办和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区、县级市教育局主管的公办和民办职业技术学校,省属的公办和民办职业技术学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职业学校(即全日制公办和民办技工学校)。除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管理外,其他学校由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
二、应届初中毕业生填报志愿的范围有什么规定?
答:公办普通高中的招生范围有一定的规定,考生填报志愿时要严格按以下规定填报:
(一)学籍和户籍在我市12区(县级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报考面向全市招生的省、市属12所普通高中学校和31所区(县级市)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以及全市民办普通高中(含公办学校的自筹经费班)和各类职业学校,还可报考面向本区(县级市)招生的区(县级市)属的其他公办高中(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区同属一个招生区域,下同)。
(二)学籍与户籍不在同一个区(县级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自主选择在学籍或户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选择学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的学生,报考范围与其学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选择户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的学生(简称跨区生,下同),报考范围与其户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三、什么是跨区生?
答:有广州市户籍与应届学籍,但户籍与学籍不在同一个区(县级市)的初中毕业生,可自主选择在学籍或户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选择回户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的考生,叫跨区生。
四、异地借读生、往届生、外地回穗升学生的报考范围是什么?港澳台及国外来穗升学生的报考范围是什么?
答:1.经批准在广州市报考的异地借读生分为: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和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其报考范围是:(1)政策性照顾借读生,报考范围与其学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2)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除不能报考公办普通高中公费生外,报考范围与其学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2.具有广州市户籍的往届生及外地回穗升学生的报考范围与其户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初中应届生相同。
3.无广州市学籍的港、澳、台及国外来穗升学生除不能报考公办普通高中公费生外,报考范围与其居住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五、怎样理解填报志愿要承担责任和风险?
答: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合理而造成落选,由本人承担责任。尤其须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1.考生被普通高中录取后,不能办理退档,如果不按时注册报到,将视作考生自动放弃录取资格,招生学校注销其录取结果后,考生只能参加中职学校的录取,不能参加普通高中补录。2.补录是安排在正常录取的后期进行的,由于优质学位数量所限,补录的结果也非本人的理想选择。这样,不但考生的正常录取受到影响,也影响了招生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今年,市招考办和各区招考部门、招生学校,将进一步规范注销、补录的管理,对已被录取但又要求注销再补录的给予相应的限制。
六、各批次志愿个数分别是多少?
答:考生各批次可填报的志愿数是:
(1)普通高中学校志愿数除提前批由市招考办统一确定外,其他批次由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以越秀、海珠、荔湾三区为例,各批次志愿数:独立招生学校(班)2个(其中公办高中公费1个,择校1个)。提前批6个(其中公办高中公费或民办高中共3个,择校或自筹经费班共3个)。第一至第二批各6个(其中各批公办高中公费或民办高中共3个,择校3个)。第三批民办高中4个。
由于各区(县级市)所辖的学校数量不同,有的区(县级市)招生学校多,志愿个数就多;有的区(县级市)招生学校少,志愿个数就少,但整个招生进程必须与全市保持一致。其他区(县级市)各批次志愿个数以志愿表和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考服务平台志愿填报系统为准。
(2)职业类学校第四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8个。
七、普通高中各批次第一志愿可填报民办学校吗?
答:可以,普通高中各批次的第一个志愿,按规定可填报公办高中公费或民办高中,但不能填报公办高中择校或自筹经费班。
八、是不是所有志愿都要填满?
答:不要求全部志愿都填满。普通高中学校志愿和职业类学校志愿可以由考生根据本人意愿决定填报任意批次,可以不报满。但建议考生充分利用志愿容量,以增加录取机会。
九、不同录取批次之间,志愿的顺序互相影响吗?
答:没有影响。按照投档规定,投档是分批进行的,不同的录取批次之间,其志愿顺序是互不影响的。
十、公费和择校志愿在同一批次需要填报同一所学校吗?录取时相互有没有影响?
答:不需要。公费和择校志愿不要求考生都填报同一所学校,由考生自主选择填报,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投档时,学校的公费计划数对应公费志愿,择校计划数对应择校志愿,录取时互不影响。
一、广州市高中阶段教育有哪些学校?
答:普通高中(含公办高中和民办高中)、高职(高等职业学校五年制专科,下同)、教育系统职业学校(含广州市教育局主管的公办和民办职业技术学校,区、县级市教育局主管的公办和民办职业技术学校,省属的公办和民办职业技术学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职业学校(即全日制公办和民办技工学校)。除高职院校招生工作由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管理外,其他学校由广州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组织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
二、应届初中毕业生填报志愿的范围有什么规定?
答:公办普通高中的招生范围有一定的规定,考生填报志愿时要严格按以下规定填报:
(一)学籍和户籍在我市12区(县级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报考面向全市招生的省、市属12所普通高中学校和31所区(县级市)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以及全市民办普通高中(含公办学校的自筹经费班)和各类职业学校,还可报考面向本区(县级市)招生的区(县级市)属的其他公办高中(越秀、海珠、荔湾三个区同属一个招生区域,下同)。
(二)学籍与户籍不在同一个区(县级市)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可自主选择在学籍或户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选择学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的学生,报考范围与其学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选择户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的学生(简称跨区生,下同),报考范围与其户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三、什么是跨区生?
答:有广州市户籍与应届学籍,但户籍与学籍不在同一个区(县级市)的初中毕业生,可自主选择在学籍或户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选择回户籍所在区(县级市)升学的考生,叫跨区生。
四、异地借读生、往届生、外地回穗升学生的报考范围是什么?港澳台及国外来穗升学生的报考范围是什么?
答:1.经批准在广州市报考的异地借读生分为: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和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其报考范围是:(1)政策性照顾借读生,报考范围与其学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2)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除不能报考公办普通高中公费生外,报考范围与其学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2.具有广州市户籍的往届生及外地回穗升学生的报考范围与其户籍所在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初中应届生相同。
3.无广州市学籍的港、澳、台及国外来穗升学生除不能报考公办普通高中公费生外,报考范围与其居住地具有该区(县级市)户籍和学籍的应届初中毕业生相同。
五、怎样理解填报志愿要承担责任和风险?
答:考生因填报志愿不合理而造成落选,由本人承担责任。尤其须提醒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1.考生被普通高中录取后,不能办理退档,如果不按时注册报到,将视作考生自动放弃录取资格,招生学校注销其录取结果后,考生只能参加中职学校的录取,不能参加普通高中补录。2.补录是安排在正常录取的后期进行的,由于优质学位数量所限,补录的结果也非本人的理想选择。这样,不但考生的正常录取受到影响,也影响了招生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今年,市招考办和各区招考部门、招生学校,将进一步规范注销、补录的管理,对已被录取但又要求注销再补录的给予相应的限制。
六、各批次志愿个数分别是多少?
答:考生各批次可填报的志愿数是:
(1)普通高中学校志愿数除提前批由市招考办统一确定外,其他批次由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根据实际情况略作调整。以越秀、海珠、荔湾三区为例,各批次志愿数:独立招生学校(班)2个(其中公办高中公费1个,择校1个)。提前批6个(其中公办高中公费或民办高中共3个,择校或自筹经费班共3个)。第一至第二批各6个(其中各批公办高中公费或民办高中共3个,择校3个)。第三批民办高中4个。
由于各区(县级市)所辖的学校数量不同,有的区(县级市)招生学校多,志愿个数就多;有的区(县级市)招生学校少,志愿个数就少,但整个招生进程必须与全市保持一致。其他区(县级市)各批次志愿个数以志愿表和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考服务平台志愿填报系统为准。
(2)职业类学校第四批:各类中等职业学校8个。
七、普通高中各批次第一志愿可填报民办学校吗?
答:可以,普通高中各批次的第一个志愿,按规定可填报公办高中公费或民办高中,但不能填报公办高中择校或自筹经费班。
八、是不是所有志愿都要填满?
答:不要求全部志愿都填满。普通高中学校志愿和职业类学校志愿可以由考生根据本人意愿决定填报任意批次,可以不报满。但建议考生充分利用志愿容量,以增加录取机会。
九、不同录取批次之间,志愿的顺序互相影响吗?
答:没有影响。按照投档规定,投档是分批进行的,不同的录取批次之间,其志愿顺序是互不影响的。
十、公费和择校志愿在同一批次需要填报同一所学校吗?录取时相互有没有影响?
答:不需要。公费和择校志愿不要求考生都填报同一所学校,由考生自主选择填报,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投档时,学校的公费计划数对应公费志愿,择校计划数对应择校志愿,录取时互不影响。
上一篇: 解读广州异地中考“四个三”报名条件
下一篇: 中考政策部分微调“终极版”权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