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教育部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明确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据记者了解,日前,上海市教委按照规定,决定该市公办高中到2012年将不再招收择校生。目前,上海的长宁、静安、黄浦等区已陆续取消高中择校制。而广州就教育部规定,提出三年内降低择校费、加大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百校扶百校工程的解决办法。
广州投千万扶持民办学校
事实上,取消择校费已是多年呼声,然而有些地方的学校表面上取消了择校费,但改为捐资助学的方式暗中获利,把择校费与招生挂钩。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要求治理,把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钩,切断学校收取择校生与获得经济利益的联系。
对于择校费的取消,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明确表示赞成,但却忧心取消之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在广州这些外来人口特别多的地方,学校资源分配不均,有的学校学位过剩,有的学校学位紧缺,而且区域之间人口变化快。如果不让择校的话,对于地段生不多的学校,就会因为学位过剩而浪费了学位资源。而且择校费可以补充学校经费,如果取消了的话,对于非地段生来说就少了到好学校学习的机会。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广州市坚持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钩的政策,目前广州义务教育阶段收取的捐资助学费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建设的再投入。另一方面,广州采取了标本兼治的办法:一方面由市教育局和各区签订责任状,三年内将择校比例降至10%,另一方面是加大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百校扶百校工程,对于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广州今年还将拿出1000万来扶持,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之间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择校择的是家长的面子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大城市,小升初的问题仍是社会热点和难点,需要继续推动解决。由于大城市所具有的特殊情况,解决小升初择校问题面临的挑战比较多。解决择校问题的一个关键是要淡化过早考试竞争。
对此,市教育局负责人认为,在孩子的入学问题上,特别是义务教育入学,家长的观念要改变,目前所谓的择校热现象,择的是家长的面子!人们似乎认为,只有进了名校家长脸上才有光。事实上,广州很多非名校的教育资源已经很不错了,择来择去都一样。今年广州重拳出击的几大举措,目前就是让教育均衡化,缩小名校与非名校之间的差距,长期坚持下去,学校都优质了,还会有名校与非名校之说吗?负责人呼吁,家长们要理性送儿入学,不要盲目择校,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是在瞎折腾。义务教育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就近入学,让孩子能够个性化发展。
指标分配到校仍在调研
对于近年提出的解决择校之路的方法高中指标分配到初中,教育部重申十分鼓励 。
记者了解到,在山东、安徽等省份的一些城市,都试点采用了高中指标分配到初中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择校问题。而在广州,虽在三年前便着手研究,然而目前还处于调研解决阶段,及至今年的中考政策依然暂不推行。
为何解决择校、又被教育部门鼓励推广的办法难以实行?此前,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华同旭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一方面试点该办法的都是一些中小城市,全国没有特大城市有成功经验。如在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教育部门都说很难办。另一方面,目前广州的具体方案还未出来。例如学位该如何分配?每所名校的比例约是多少?是分区还是整体实行等等仍未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此外,对用指标到校解决择校的效果,也有中学抱审慎态度。义务教育择校不应该用优质学校指标分配解决。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告诉记者,择校费和高中指标到校这两个问题,都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引起的。然而,义务教育择校不应该用高校指标分配的方法解决,因为该办法并非对症下药。他认为,解决择校问题的关键是资源均衡,应该通过提高办学水平、师资队伍以及学校管理等做法来解决。
家长看法:
取消择校同样会造成不公平
有学生家长认为在目前教育资源不均的情况下,名校和普通学校在软件和硬件上都存在差距,不是3~5年可以消除的。取消择校,对孩子不公平。学生家长吴桐的女儿再过三年就要升初中了,她的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可是家附近并没有好初中,所以吴桐准备存一笔择校费,让女儿到好一点的初中。吴桐说:择校至少还能给家长多一个选择。如果取消了择校,孩子就只能留在家附近那所很普通的中学读书,对于孩子来说同样不公平。
教育部回答:
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促进均衡发展,这是解决小升初以及择校问题的根本之道。现在要解决均衡化问题的目标也很明确的,就是到2012年初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里最主要的措施,第一条就是大力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使所有学校的发展水平大体相当,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当前,也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加强学校均衡发展的速度。比如说,通过教师、校长的有效流动,尽快实现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对于任何违反国家规定,通过占坑班以及其他的方式来吸引生源的做法,教育部是非常明确的,表示坚决反对。
2月23日教育部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明确禁止学校收取择校费。据记者了解,日前,上海市教委按照规定,决定该市公办高中到2012年将不再招收择校生。目前,上海的长宁、静安、黄浦等区已陆续取消高中择校制。而广州就教育部规定,提出三年内降低择校费、加大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百校扶百校工程的解决办法。
广州投千万扶持民办学校
事实上,取消择校费已是多年呼声,然而有些地方的学校表面上取消了择校费,但改为捐资助学的方式暗中获利,把择校费与招生挂钩。针对这一情况,教育部要求治理,把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钩,切断学校收取择校生与获得经济利益的联系。
对于择校费的取消,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明确表示赞成,但却忧心取消之后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在义务教育阶段,在广州这些外来人口特别多的地方,学校资源分配不均,有的学校学位过剩,有的学校学位紧缺,而且区域之间人口变化快。如果不让择校的话,对于地段生不多的学校,就会因为学位过剩而浪费了学位资源。而且择校费可以补充学校经费,如果取消了的话,对于非地段生来说就少了到好学校学习的机会。
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认为,广州市坚持择校与收费完全脱钩的政策,目前广州义务教育阶段收取的捐资助学费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师资建设的再投入。另一方面,广州采取了标本兼治的办法:一方面由市教育局和各区签订责任状,三年内将择校比例降至10%,另一方面是加大规范化学校建设、推进百校扶百校工程,对于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广州今年还将拿出1000万来扶持,最终目的是缩小城乡之间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择校择的是家长的面子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大城市,小升初的问题仍是社会热点和难点,需要继续推动解决。由于大城市所具有的特殊情况,解决小升初择校问题面临的挑战比较多。解决择校问题的一个关键是要淡化过早考试竞争。
对此,市教育局负责人认为,在孩子的入学问题上,特别是义务教育入学,家长的观念要改变,目前所谓的择校热现象,择的是家长的面子!人们似乎认为,只有进了名校家长脸上才有光。事实上,广州很多非名校的教育资源已经很不错了,择来择去都一样。今年广州重拳出击的几大举措,目前就是让教育均衡化,缩小名校与非名校之间的差距,长期坚持下去,学校都优质了,还会有名校与非名校之说吗?负责人呼吁,家长们要理性送儿入学,不要盲目择校,这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是在瞎折腾。义务教育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就近入学,让孩子能够个性化发展。
指标分配到校仍在调研
对于近年提出的解决择校之路的方法高中指标分配到初中,教育部重申十分鼓励 。
记者了解到,在山东、安徽等省份的一些城市,都试点采用了高中指标分配到初中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择校问题。而在广州,虽在三年前便着手研究,然而目前还处于调研解决阶段,及至今年的中考政策依然暂不推行。
为何解决择校、又被教育部门鼓励推广的办法难以实行?此前,广州市教育局局长华同旭接受记者采访时称,一方面试点该办法的都是一些中小城市,全国没有特大城市有成功经验。如在北京、上海这些特大城市,教育部门都说很难办。另一方面,目前广州的具体方案还未出来。例如学位该如何分配?每所名校的比例约是多少?是分区还是整体实行等等仍未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此外,对用指标到校解决择校的效果,也有中学抱审慎态度。义务教育择校不应该用优质学校指标分配解决。华师附中校长吴颖民告诉记者,择校费和高中指标到校这两个问题,都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引起的。然而,义务教育择校不应该用高校指标分配的方法解决,因为该办法并非对症下药。他认为,解决择校问题的关键是资源均衡,应该通过提高办学水平、师资队伍以及学校管理等做法来解决。
家长看法:
取消择校同样会造成不公平
有学生家长认为在目前教育资源不均的情况下,名校和普通学校在软件和硬件上都存在差距,不是3~5年可以消除的。取消择校,对孩子不公平。学生家长吴桐的女儿再过三年就要升初中了,她的成绩一直都很优秀,可是家附近并没有好初中,所以吴桐准备存一笔择校费,让女儿到好一点的初中。吴桐说:择校至少还能给家长多一个选择。如果取消了择校,孩子就只能留在家附近那所很普通的中学读书,对于孩子来说同样不公平。
教育部回答:
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要促进均衡发展,这是解决小升初以及择校问题的根本之道。现在要解决均衡化问题的目标也很明确的,就是到2012年初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里最主要的措施,第一条就是大力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使所有学校的发展水平大体相当,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当前,也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加强学校均衡发展的速度。比如说,通过教师、校长的有效流动,尽快实现各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对于任何违反国家规定,通过占坑班以及其他的方式来吸引生源的做法,教育部是非常明确的,表示坚决反对。
上一篇: 中考照顾政策有变:“三好学生”没得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