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广州的文理一本上线率为17.1%,共有8762名考生达到一本线,而在2011年中考,第8762名的学生对应中考分为706,通过下表可以看到,前四所当年的录取分数线是远超706分的,那么,为什么这四所学校却达不到100%的一本率呢?
从上表看到,前四所达不到一本线的,华附有17人,省实有150人,执信有119人,广雅有136人。这还是在广东连续两年一本扩招之后2014年的数据,若是两年前,更多前四所高中的学生无缘一本线。这几百个当年以高分入读前四所的学生,为什么最后却无缘一本呢?有人将这归咎于学校的加工能力。对此,我是不以为然的。
每所学校,或者说具体到每一个班,学校老师教学计划的制订,肯定是针对班上中等或者偏上的学生而制订的,若你的中考分数和你的实际学习能力不相符,那么,你在这些顶尖学校,极有可能不适应其教学节奏。后果就是跟不上,然而却又没得选择,只能继续跟着人家后面走,但差距极有可能越拉越大。
记得在儿子高一时,儿子对我说,有些实验班的学生很羡慕普通班的学生,不想呆在实验班。当时我还觉得奇怪,实验班无论师资还是班风无疑是比普通班要高一个层次的,为什么却想要放弃呢?儿子告诉我,实验班讲课的进度比较快,每次测验考试后,老师只会简单给你一份答案,让你自己去对,普通班的老师却会针对每一道题详细讲解。若你在实验班理解力一般,又不及时请教老师,注定会对不懂的知识点继续一知半解。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只能掉队。
同理,目前前四所高中的教学模式注定会让部分学生掉队的。毕竟,中考分数并不是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部体现。特别是有些初中通过补习,在中考时强行拔高中考分的学生,尤其是理科学习一般的会更加明显,在前四所高中掉队也是可以想像的。
有人说,因为前四所高中的加工能力问题,所以导致这些中考优秀学生不能100%上一本线,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每所学校定位不同,对加工能力也有不同的含义。如华附这些顶级高中,面对的是顶尖的学生,他的加工能力,若仅仅以一本率来衡量,肯定是不全面的。因为他们培养的是要以国内顶尖大学为目标的学生,衡量其加工能力,应该以考上名牌大学的高分段人数为主。而对普通示范性高中,以一本率来衡量加工能力才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细究起来,其实也是不全面的。)对一般的高中,因为招录到的尖子生数量非常稀少,甚至上700分的人数也非常有限,这时,再以一本率来衡量学校的加工能力就更没意义了。以本A率或者本B率也许稍为靠谱。所以,目前对所有学校都以一本率来衡量加工能力,有些学校也以当初的中考录取分数线再结合其高考一本率来宣传自己的加工能力,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对家长甚至起到误导作用。
在中考择校讲座,我传递给大家的是一种择校理念,也就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学校,而不是一定要摸高,更不必达到多少中考分数就尽量选择高层次的学校。高层次的学校,师资和学习风气无疑会更好,但若不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学习能力,盲目选择,只会害了孩子。
目前不少高中都设有重点班,这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体现。在一些区属示范性高中,其重点班更是其一本率的保障。我突发其想,若想提高前几所高中的一本率,需要的是慢班而不是重点班,将那些学习能力不那么强,跟不上节奏的学生集中起来,这样也许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精神,更容易将学校整体的一本率提升上去。然而,基于面子问题,又有多少学生愿意主动选择这样的慢班呢?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前四所高中的学生上不了一本线,不能仅仅归咎于学校的加工能力,而是学生当初没根据自己的特点理性选择合适的学校。当然,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也有各种因素干扰学习,然而,我还是认为,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节奏,继而掉队是主因。
(文中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2014年高考,广州的文理一本上线率为17.1%,共有8762名考生达到一本线,而在2011年中考,第8762名的学生对应中考分为706,通过下表可以看到,前四所当年的录取分数线是远超706分的,那么,为什么这四所学校却达不到100%的一本率呢?
从上表看到,前四所达不到一本线的,华附有17人,省实有150人,执信有119人,广雅有136人。这还是在广东连续两年一本扩招之后2014年的数据,若是两年前,更多前四所高中的学生无缘一本线。这几百个当年以高分入读前四所的学生,为什么最后却无缘一本呢?有人将这归咎于学校的加工能力。对此,我是不以为然的。
每所学校,或者说具体到每一个班,学校老师教学计划的制订,肯定是针对班上中等或者偏上的学生而制订的,若你的中考分数和你的实际学习能力不相符,那么,你在这些顶尖学校,极有可能不适应其教学节奏。后果就是跟不上,然而却又没得选择,只能继续跟着人家后面走,但差距极有可能越拉越大。
记得在儿子高一时,儿子对我说,有些实验班的学生很羡慕普通班的学生,不想呆在实验班。当时我还觉得奇怪,实验班无论师资还是班风无疑是比普通班要高一个层次的,为什么却想要放弃呢?儿子告诉我,实验班讲课的进度比较快,每次测验考试后,老师只会简单给你一份答案,让你自己去对,普通班的老师却会针对每一道题详细讲解。若你在实验班理解力一般,又不及时请教老师,注定会对不懂的知识点继续一知半解。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只能掉队。
同理,目前前四所高中的教学模式注定会让部分学生掉队的。毕竟,中考分数并不是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部体现。特别是有些初中通过补习,在中考时强行拔高中考分的学生,尤其是理科学习一般的会更加明显,在前四所高中掉队也是可以想像的。
有人说,因为前四所高中的加工能力问题,所以导致这些中考优秀学生不能100%上一本线,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每所学校定位不同,对加工能力也有不同的含义。如华附这些顶级高中,面对的是顶尖的学生,他的加工能力,若仅仅以一本率来衡量,肯定是不全面的。因为他们培养的是要以国内顶尖大学为目标的学生,衡量其加工能力,应该以考上名牌大学的高分段人数为主。而对普通示范性高中,以一本率来衡量加工能力才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细究起来,其实也是不全面的。)对一般的高中,因为招录到的尖子生数量非常稀少,甚至上700分的人数也非常有限,这时,再以一本率来衡量学校的加工能力就更没意义了。以本A率或者本B率也许稍为靠谱。所以,目前对所有学校都以一本率来衡量加工能力,有些学校也以当初的中考录取分数线再结合其高考一本率来宣传自己的加工能力,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对家长甚至起到误导作用。
在中考择校讲座,我传递给大家的是一种择校理念,也就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学校,而不是一定要摸高,更不必达到多少中考分数就尽量选择高层次的学校。高层次的学校,师资和学习风气无疑会更好,但若不结合孩子的特点和学习能力,盲目选择,只会害了孩子。
目前不少高中都设有重点班,这是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体现。在一些区属示范性高中,其重点班更是其一本率的保障。我突发其想,若想提高前几所高中的一本率,需要的是慢班而不是重点班,将那些学习能力不那么强,跟不上节奏的学生集中起来,这样也许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精神,更容易将学校整体的一本率提升上去。然而,基于面子问题,又有多少学生愿意主动选择这样的慢班呢?
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前四所高中的学生上不了一本线,不能仅仅归咎于学校的加工能力,而是学生当初没根据自己的特点理性选择合适的学校。当然,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也有各种因素干扰学习,然而,我还是认为,跟不上学校的教学节奏,继而掉队是主因。
(文中仅为个人观点,欢迎共同探讨。)
上一篇: 解读高考改革方案:改革究竟改了什么?
下一篇: 2014外国语学校中考数据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