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考语文古文复习资料集(二)_中考复习-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上海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上海中考语文古文复习资料集(二)

发布时间:2012-03-22 16:08:47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六.卖油翁

1.常识:

①.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o归田录》。欧阳修,字永叔,谥号文忠,宋代文学家。

②.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醉翁亭记》。

2.中心:

用事实证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人物形象:陈尧咨:自高自大。

卖油翁:朴实,沉稳。

段意:

①.写陈尧咨射箭。

②.写卖油翁酌油。

3.句译:

①.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人(能同他相比),康肃公也凭这种(本领)自夸。

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对此)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

③.尔安敢轻吾射!

你怎么敢看轻我射箭(的本领)呢!

④.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用油杓舀油(通过钱孔)慢慢地注入葫芦。

⑤.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罢了。

七.核舟记

1.常识:

选自清朝人涨潮编辑的《虞初新志》。魏学洢,字子敬。

2.中心:

本文表现了雕刻者的精巧技艺和巧妙构思,反映出我国古代工艺的高超成就。

段意:

①.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核舟。

②-⑤.以空间为顺序,围绕奇巧特点,细致描述核舟各个部分。

⑥.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赞美雕刻者技亦灵怪矣哉,与开头呼应。

3.句译: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可是计算一下,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

③.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④.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八.口技

1.常识:

①.节选自《虞初新志o秋声诗自序》。林嗣环,清代进士。

②.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与其选自同一本书的课文是《核舟记》。

2.中心:

本文展现了我国口技艺术的魅力,赞扬了口技艺人高超的技艺

段意:

①.写演出前的准备状态。

②-④.写口技艺人精彩逼真的表演。(②.写表演一家人深夜被犬吠惊醒的情形,以及宾客对口技表演的的由衷赞叹。③.写表演一家人由醒复睡的情形,以及宾客的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变化。④.写表演一场突然而至的大火灾的情形,以及宾客以假为真,惊慌欲逃的神态和动作。)

⑤.写表演结束时的情景。

3.句译:

①.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设置了八尺宽的屏障,那口技艺人坐(在)屏障里面,(所有道具)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和一(块)醒木罢了。

②.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一会儿,只听见帐幕里头的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敢大声说话。

③.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同一时间一齐发了出来,各种声音都摹仿得极像。

④.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宾客没有一个不(被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袖子,露出手臂,两腿哆嗦发抖,差点儿想要抢先逃跑了。

⑤.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个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

九.陋室铭

1.常识:

①.选自《全唐文》。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②.初中阶段我们学过的说有《爱莲说》、《黄生借书说》、《捕蛇者说》。

2.中心:

文章通过对陋室的描写和赞颂,抒发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思想感情,展现了不慕富贵,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段意:

①-③句.点名文章主旨惟吾德馨,陋室不陋。

④-⑦句.揭示德馨的内涵,反映室主人宁静淡泊的心境,表明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点明德馨是陋室不陋的原因。

⑧-⑨句.含蓄表达作者以君子自况的高雅情趣。

3.句译: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乎多高,有了神仙就会著名;水不在乎多深,有了蛟龙就会神奇。

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虽然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不过),只要我的品德高尚,(也能使它声名远扬)。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在这里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跟我往来的没有(一个)是没有学问的人。

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既)没有(嘈杂的)管弦乐声扰乱耳朵,(也)没有(繁杂的)官府公文使我身心劳累。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过:(既然君子住在里头)《(又)有什么简陋呢?

一○.爱莲说

1.常识:

①.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②.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晋陶渊明的文章《桃花源记》。

2.中心:

本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段意:

①.表明自己独爱莲花,赞美莲花的品格。

②.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句译: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却不可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

④.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⑤.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一○.爱莲说

1.常识:

①.选自《周元公集》。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②.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晋陶渊明的文章《桃花源记》。

2.中心:

本文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段意:

①.表明自己独爱莲花,赞美莲花的品格。

②.点明莲花君子的比喻意义,表明作者对君子的向往之情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3.句译: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却不可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

④.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⑤.莲,花之君子者也。

莲,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最新讯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