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考语文复习:写景诗鉴赏要诀_中考复习-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上海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2015中考语文复习:写景诗鉴赏要诀

发布时间:2015-05-26 22:14:59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一是要领会诗的主题,了解诗人的立意。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曾说过: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写诗填词何尝不是如此?写景诗词的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不妨先看一看祖咏的《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人站在长安的城楼上,遥望终南余雪,想到下雪不冷化雪冷,想到长安还有许多贫穷的百姓,他们缺衣少食,能否在饥寒中度过难关。其关心民瘼之意,隐含其中,所以清代的王渔洋称之为咏雪的最佳作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诗人并没有将意和盘托出,而是通过最后一句抒发感慨来透露,显得十分宛转。唐末诗人罗隐的《雪》中有两句诗云: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所表达的主题与之相同,但罗隐的诗句缺乏此诗的含蓄蕴藉,写得太白,没有回味。这种诗自然是不会拿来做试题用的。立意的问题解决了,写景诗词的意境、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可以用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出一道题:诗中所描写的桃花溪景象表现出诗人对陶渊明桃花源的一种什么看法?就应从立意上来作这样的回答:诗人对世外桃源心存疑问,以隔野烟和随流水写出了桃源既神秘又虚无飘渺;以何处边提出质疑。

二是要从结构上将写景诗词看作是一幅画,融绘画欣赏技法于其中。即以王维的《汉江临眺》为例来加以阐析:其诗曰: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首诗便是作者融画法于写景诗的杰作,全诗气势雄伟,意境阔大,既富诗情美,又富绘画美。首联写汉江境域的辽阔,气势宏伟,境界壮阔。这是一幅巨画的背景,诗人以诗家的眼光,画家的笔法,先勾勒出一个轮廓,充分体现出绘画的构图美。中间两联着意写水势的浩淼,是这幅巨画的主画面。诗人没有采用一般的形容手法,而是富有创造性地从倒影着手,刻画出水中的世界。颔联先写江水奔腾东去,雄浑壮丽,以意境取胜。再写远处的山色,在辽阔的天宇下,在江涛的雾霭中,若隐若现,使人感到似有似无。明朝的王世贞盛赞这联诗是诗家语,却入画三味。很多古代诗人都乐于效法,如权德舆的远岫有无中,片帆烟水上,欧阳修的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等,都是由此化出。颈联写两岸的城镇倒映水中,远远望去就像是浮在江面上;远去的江水和远处的天空连成一片,似乎令人感到人间、天上的一切都在波涛中晃荡,摇动。这样的水势,这样的气势,好像是要将一切吞噬。诗人采用绘画造型艺术对客观景象作典型的概括、准确的描绘和洗炼的处理,使这幅巨画富有绘画艺术的形象美。除了构图美和形象美外,绘画艺术中的、色彩美、意境美等,也应懂得。例如,可以用王维《辋川别业》(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出道题:这首诗表现出一种怎样的色彩美?这一问题该作如何回答呢?应从色彩的角度来考虑,做这样回答:诗人使用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红绿两色的突出与夸张使盎然春色跃然纸上,极富色彩美。

三是要学会对古人写诗填词时炼字所蕴含的深意的挖掘,做深入浅出的分析。如《终南望余雪》中的浮字,就把积雪的终南山写活了。其实,雪压山崖时积雪是静止的,流动的是山头上的云。可诗人不从云入手来写,而从雪切入才符合题意。这样着一浮字让人从云的流动中观赏到雪的动感,真是妙不可言。再次是明字,含蓄地写出了雪霁后的夕阳,为山顶的积雪和树林抹上了一道亮丽的彩色,整个画面因此换了个模样,使终南山有了神秘的色彩,也使这首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如从《汉江临眺》颈联中的浮和动两个字的使用中,我们还看到了诗人锤炼的功夫,正是因为这两个动词的出现,才使整个画面似乎跳动了起来。又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的直和圆,锤炼功夫也十分到家。用《红楼梦》中林黛玉论诗的一段话来解说,颇为合适而且通俗──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似是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真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种例子在中华诗词中有不少,平时只要多加留意,仔细品味,自然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可以用王湾《次北固山》(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出一道题:这首诗中哪几个字是诗眼?生动地描述了江潮涨后的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回答时应这样考虑:平、失两个字写出水势,悬则写出了旅途顺畅,从所描绘的画面看,境界开阔,这是要首先想到的,然后依照情景交融回答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就容易了。其答案曰:诗眼是平、失、悬三字,生动地描述了水势浩淼,风帆高悬,意境开阔,是一幅绝妙的画图。表现出诗人胸怀的宽阔,表达了征途顺利的喜悦之情。

四是要领会修辞手法在写景诗词中的作用。比喻、夸张是最为常见的,也比较容易掌握,这里就不多谈了,较难掌握的是拟人,看似寻常最奇崛。例如王禹偁《村行》的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尤其是数峰无语,最有讲究。诗人仿佛是说山峰原先是会讲话的,强烈暗示山峰也有生命或心灵,这并不是简单地运用拟人修辞格。这样写看似无理,却有妙理奇趣,倘若改用数峰毕静,则味同嚼蜡矣,这须用心体会。又如苏轼《新城道中》中的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尤其是岭上白云披絮帽最为奇崛,你看,白云笼罩山顶,仿佛山峰也像人一样,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帽子,就是王维的名句白云回望合与之相比肯定没有这么形象生动。这种手法在中华诗词中被广泛应用,如杜甫的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李商隐的暮雨自归山悄悄,秦观的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王实甫的晓来谁染层林醉,总是离人泪等。诗人们在写诗填词中所用的拟人手法,一言以蔽之,都带上了自己深深的感情。例如用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可以出这样一道题:苏东坡最欣赏这首词的结尾两句,亲自把它写在扇面上,并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续!这是为什么?请你替苏东坡谈一谈最欣赏的原因。回答时必须以带情式的拟人手法的妙用作理论依据,其答案是:流水本无情,可词人却故意责怪其不留情,不愿留下来陪伴词人渡过这寂寞难熬的日子,极其含蓄宛转地表达出内心的极度痛苦。

五是要弄清写景诗词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这里所说的虚指的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实则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范晞文的《对床夜语》有个很好的解说:诗词创作时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否则偏于枯瘠,流于轻俗,而不足采矣。说的是通过物化而表达出来的感情才富有感染力,只要采用化景物为情思的办法,才能使感情得以鲜明、生动、充分地表现出来,达到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效果。先从课本里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说起,离别之愁是虚的,毫无重量可言,王实甫用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把它的沉重感一下就鲜明、生动、充分地表现出来。中华诗词不乏这类名句,如李益的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李颀的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等。这些化虚为实的例句都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较为浅显,容易看出。而中学课本中有几个例子是较难看出的,例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金风大散关,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诗人通过事物的排列来显示,则显得尤其含蓄,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以虚笔写实景的手法很多,有以问写景(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以梦写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幻觉写景(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等。例如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出如下一道题:贺铸有贺梅子之别称,起因就在这首词的结尾三句。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结尾三句之妙。解答时一定要运用虚实结合的理论,作这样的回答:妙在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和博喻的修辞手法,一川烟草表示闲愁无处不在;满城风絮表示闲愁纷繁杂乱;黄梅雨表示闲愁没有穷尽。抽象的闲愁被描写得丰富、生动、形象、真切,而又新奇。

一是要领会诗的主题,了解诗人的立意。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曾说过: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写诗填词何尝不是如此?写景诗词的创作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不妨先看一看祖咏的《终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诗人站在长安的城楼上,遥望终南余雪,想到下雪不冷化雪冷,想到长安还有许多贫穷的百姓,他们缺衣少食,能否在饥寒中度过难关。其关心民瘼之意,隐含其中,所以清代的王渔洋称之为咏雪的最佳作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诗人并没有将意和盘托出,而是通过最后一句抒发感慨来透露,显得十分宛转。唐末诗人罗隐的《雪》中有两句诗云: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所表达的主题与之相同,但罗隐的诗句缺乏此诗的含蓄蕴藉,写得太白,没有回味。这种诗自然是不会拿来做试题用的。立意的问题解决了,写景诗词的意境、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可以用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出一道题:诗中所描写的桃花溪景象表现出诗人对陶渊明桃花源的一种什么看法?就应从立意上来作这样的回答:诗人对世外桃源心存疑问,以隔野烟和随流水写出了桃源既神秘又虚无飘渺;以何处边提出质疑。

二是要从结构上将写景诗词看作是一幅画,融绘画欣赏技法于其中。即以王维的《汉江临眺》为例来加以阐析:其诗曰: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这首诗便是作者融画法于写景诗的杰作,全诗气势雄伟,意境阔大,既富诗情美,又富绘画美。首联写汉江境域的辽阔,气势宏伟,境界壮阔。这是一幅巨画的背景,诗人以诗家的眼光,画家的笔法,先勾勒出一个轮廓,充分体现出绘画的构图美。中间两联着意写水势的浩淼,是这幅巨画的主画面。诗人没有采用一般的形容手法,而是富有创造性地从倒影着手,刻画出水中的世界。颔联先写江水奔腾东去,雄浑壮丽,以意境取胜。再写远处的山色,在辽阔的天宇下,在江涛的雾霭中,若隐若现,使人感到似有似无。明朝的王世贞盛赞这联诗是诗家语,却入画三味。很多古代诗人都乐于效法,如权德舆的远岫有无中,片帆烟水上,欧阳修的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等,都是由此化出。颈联写两岸的城镇倒映水中,远远望去就像是浮在江面上;远去的江水和远处的天空连成一片,似乎令人感到人间、天上的一切都在波涛中晃荡,摇动。这样的水势,这样的气势,好像是要将一切吞噬。诗人采用绘画造型艺术对客观景象作典型的概括、准确的描绘和洗炼的处理,使这幅巨画富有绘画艺术的形象美。除了构图美和形象美外,绘画艺术中的、色彩美、意境美等,也应懂得。例如,可以用王维《辋川别业》(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出道题:这首诗表现出一种怎样的色彩美?这一问题该作如何回答呢?应从色彩的角度来考虑,做这样回答:诗人使用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红绿两色的突出与夸张使盎然春色跃然纸上,极富色彩美。

三是要学会对古人写诗填词时炼字所蕴含的深意的挖掘,做深入浅出的分析。如《终南望余雪》中的浮字,就把积雪的终南山写活了。其实,雪压山崖时积雪是静止的,流动的是山头上的云。可诗人不从云入手来写,而从雪切入才符合题意。这样着一浮字让人从云的流动中观赏到雪的动感,真是妙不可言。再次是明字,含蓄地写出了雪霁后的夕阳,为山顶的积雪和树林抹上了一道亮丽的彩色,整个画面因此换了个模样,使终南山有了神秘的色彩,也使这首诗富有诗情画意。又如从《汉江临眺》颈联中的浮和动两个字的使用中,我们还看到了诗人锤炼的功夫,正是因为这两个动词的出现,才使整个画面似乎跳动了起来。又如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的直和圆,锤炼功夫也十分到家。用《红楼梦》中林黛玉论诗的一段话来解说,颇为合适而且通俗──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似是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真景的。要说再找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这种例子在中华诗词中有不少,平时只要多加留意,仔细品味,自然可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例如可以用王湾《次北固山》(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出一道题:这首诗中哪几个字是诗眼?生动地描述了江潮涨后的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回答时应这样考虑:平、失两个字写出水势,悬则写出了旅途顺畅,从所描绘的画面看,境界开阔,这是要首先想到的,然后依照情景交融回答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就容易了。其答案曰:诗眼是平、失、悬三字,生动地描述了水势浩淼,风帆高悬,意境开阔,是一幅绝妙的画图。表现出诗人胸怀的宽阔,表达了征途顺利的喜悦之情。

四是要领会修辞手法在写景诗词中的作用。比喻、夸张是最为常见的,也比较容易掌握,这里就不多谈了,较难掌握的是拟人,看似寻常最奇崛。例如王禹偁《村行》的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尤其是数峰无语,最有讲究。诗人仿佛是说山峰原先是会讲话的,强烈暗示山峰也有生命或心灵,这并不是简单地运用拟人修辞格。这样写看似无理,却有妙理奇趣,倘若改用数峰毕静,则味同嚼蜡矣,这须用心体会。又如苏轼《新城道中》中的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尤其是岭上白云披絮帽最为奇崛,你看,白云笼罩山顶,仿佛山峰也像人一样,戴上了一顶白色的帽子,就是王维的名句白云回望合与之相比肯定没有这么形象生动。这种手法在中华诗词中被广泛应用,如杜甫的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李商隐的暮雨自归山悄悄,秦观的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凭栏久,疏烟淡日,寂寞下芜城,王实甫的晓来谁染层林醉,总是离人泪等。诗人们在写诗填词中所用的拟人手法,一言以蔽之,都带上了自己深深的感情。例如用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可以出这样一道题:苏东坡最欣赏这首词的结尾两句,亲自把它写在扇面上,并叹曰:少游已矣,虽万人何续!这是为什么?请你替苏东坡谈一谈最欣赏的原因。回答时必须以带情式的拟人手法的妙用作理论依据,其答案是:流水本无情,可词人却故意责怪其不留情,不愿留下来陪伴词人渡过这寂寞难熬的日子,极其含蓄宛转地表达出内心的极度痛苦。

五是要弄清写景诗词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这里所说的虚指的是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实则是指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范晞文的《对床夜语》有个很好的解说:诗词创作时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否则偏于枯瘠,流于轻俗,而不足采矣。说的是通过物化而表达出来的感情才富有感染力,只要采用化景物为情思的办法,才能使感情得以鲜明、生动、充分地表现出来,达到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效果。先从课本里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说起,离别之愁是虚的,毫无重量可言,王实甫用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把它的沉重感一下就鲜明、生动、充分地表现出来。中华诗词不乏这类名句,如李益的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李颀的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的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等等。这些化虚为实的例句都用了一定的修辞手法,较为浅显,容易看出。而中学课本中有几个例子是较难看出的,例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金风大散关,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诗人通过事物的排列来显示,则显得尤其含蓄,更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以虚笔写实景的手法很多,有以问写景(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以梦写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幻觉写景(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等。例如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可出如下一道题:贺铸有贺梅子之别称,起因就在这首词的结尾三句。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结尾三句之妙。解答时一定要运用虚实结合的理论,作这样的回答:妙在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和博喻的修辞手法,一川烟草表示闲愁无处不在;满城风絮表示闲愁纷繁杂乱;黄梅雨表示闲愁没有穷尽。抽象的闲愁被描写得丰富、生动、形象、真切,而又新奇。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最新讯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