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毕飞宇:真正会读书的人读得慢才是能力_中考资讯-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上海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资讯 > 正文

著名作家毕飞宇:真正会读书的人读得慢才是能力

发布时间:2013-12-05 09:38:01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毕飞宇的新作《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新鲜出炉,该书讲述了毕飞宇在兴化乡下长大的童年生活,可以说,这是毕飞宇自己的成长叙事,也是一个时代的童年老照片。日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作家毕飞宇做客华东师范大学杏坛高议系列讲座第四期,就文学的读与写与华东师大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板寸式的平头、简洁的衣着、笔直的脊梁、深沉的嗓音,当毕飞宇走上讲台时,华东师范大学的师生们迸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可见这位茅盾文学奖的获得者、被誉为独一无二的文字推拿,以及塑造诸多性格各异、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的作家,在如今的80后90后中依然有很高的人气,他的字字珠玑又能引来学生们怎样的共鸣呢?

创作不必面面俱到让读者进行脑补

这场文学的对话,从毕飞宇的创作理念开始。万事开头难,毕飞宇回忆起自己1987年开始写作的经历,坦言曾遇到不少困难。如何将作品的人物性格和故事脉络一贯到底,就困扰了初涉文坛的他很久。

没想到,无意间地一次对火车铁轨的观察,让他找到了答案。年轻的毕飞宇发现,铁轨中间有2~3厘米的间隙,但这些间隙并不影响火车的正常运行。这让他豁然开朗每一根铁轨都是一个局部,北京到上海,就是由这些局部所形成的整体。所以,我不再纠结小说内部的连贯问题,所谓的整体比那些局部加起来要大得多得多。为什么?它是一个和。第一,你要相信这个和在作品当中它是完全可以呈现的。第二,你要相信读者的本能。毕飞宇说,读者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永远先从整体进入,然后再到局部。格式化理论告诉我们,虽然我们看到的是小局部,但是我们的大脑完全有能力去完形。这样反过来反而推动了写作,很多人都渴望把一个故事写完整,但是,这个完整只需要用力饱和、特色鲜明、表现力丰富的几个局部就可以了。

很多人会苦恼小说内部连贯的问题,其实我在创作中再也不考虑连贯性。毕飞宇说,一个局部可以完成的时候,我就打一个句号,一个回车键我就到下面去了。为什么我敢在这个地方把它断下来,因为我觉得理解了格式化理论的一个精髓。

诗歌是白描小说有肌理

在开始小说创作前,毕飞宇写了两年多的诗歌。大概是从我开始读到宋林、张小波还有徐芳他们的诗歌之后,便开始了诗歌创作。毕飞宇说。

在毕飞宇看来,诗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更像白描,就是因为情感推动然后抓住一些特征,在情感的推动底下勾勒一些东西,然后靠几条线完成了整个作品。我在写诗的时候琢磨着,如果用绘画去呈现诗歌的话,那便是造型和色彩。毕飞宇解释说,造型是一幅画的基础,色彩则意味着表达什么。

其实,从我开始写作的第一天起,我就对造型不太感兴趣。虽然我写了很多的诗,但我经常写的就是呈现它的肌理。毕飞宇便果断放弃诗歌,开始了小说创作。为什么?毕飞宇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对肌理敏感,对呈现肌理是有把握的。于是毕飞宇把对小说对细节的感受和把握的丰富、完整性,归结于他对肌理的兴趣。

肌理,是绘画中经常提到的名词。毕飞宇摸着讲台说,讲台的肌理是木头,国画的肌理是水墨的笔触,油画的肌理是颜料的厚度。毕飞宇说他是一个对肌理敏感的人,更准确一点说,是对生活的肌理、人物的肌理、人物内心的肌理比较敏感。我在创作每一部小说的时候,无论是带着批判的愿望上路的,还是带着探寻美学原则的愿望上路的,我都要在这个作品中呈现肌理。正是对肌理的深度把握,毕飞宇在创作人物形象时才更加得心应手。他认为,只有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肌理,人物才是有血有肉、才是丰满的。

在很多毕飞宇的粉丝中,有些人对他曾说过的一句话记忆犹新:苏童、莫言的鼻子最好,刘恒的眼睛好,王安忆的耳朵尖,如果要说毕飞宇什么最好?那莫过于他的手掌,能抚摸出万物的肌理。

真正会读书的人读得慢才是能力

说到代表作《玉米》,毕飞宇表示不想把它归为先锋小说之列,也不想把它纳入中国乡村写作和乡土写作的范畴。他坦率地说,我写《玉米》,实际是想写命运,表达爱情。从美学上讲,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东西,那就是害羞。女孩害羞的表情会让人迷恋。毕飞宇的直白和赤诚,赢得了在场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会特别爱惜自己眼前的作品,然后带着这份爱去面对小说中的每一个字。这种爱几乎是没有对象的。你不能说我爱上了女主角,也不能说我爱上了男主角,都不是,我只是爱上了生活。

然而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里,已经鲜有读者能够耐着性子去品读和体味作家对生活的这份爱,也少有人去琢磨那些苛求的肌理、那些迷恋的害羞。对于快餐式的阅读,毕飞宇真诚地给出了慢读的回答:我瞧不起读书快的人,读书快的人一定能接触很多的信息。但一个失去了慢读能力的人,无论智商多高,反应能力多强,都会丧失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

年轻人在阅读的时候,不太注意知识点下面的逻辑关系。不过,非纸质阅读也确实有些矛盾,它容易逼着人快。毕飞宇说,也许很多人会说,我把那些不重要的东西看得太重要了。的确是这样,我跟很多人探讨过这个问题,就阅读而言,我的观点是:将来可以成才的人一定是有慢读能力的。其实你不要以为读得快是能力,真正会读书的人读得慢才是能力,这就是我想说的。

其实,艺术家的本质就是逃避。无论做音乐还是绘画,本质上就是逃避。毕飞宇说,艺术家一定是撇开了物理时间和空间里的自我行为。因为承受不了现实,所以艺术家选择不面对现实,于是他处于一个非现实的时空里面,他不就逃避了吗?

浪漫这个词的本意,法国人告诉我们,其实就是逃避。其实,文学史家对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进行描述的时候,经常会这样说所谓现实主义是这样它是一个存在。浪漫主义是什么?所谓的浪漫积极主义,本质还是逃避了现实。如果你有逃避现实的心理倾向,如果你觉得你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有逃避现实的心理倾向,我要告诉你的是,你千万不要因此而惭愧,因为如果要惭愧的话不是你,而是我。毕飞宇说,我一生在逃避,我的生命就在逃避,你仅仅是一个业余爱好,你还有别的事情需要你去考量。享受逃避,逃避没有那么可怕。

吾以吾手写吾口

吾以吾手写吾口是毕飞宇很喜欢的一句话。

当我还是一个小学徒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写作的时候。其实有一个东西我是非常清晰的,就是手和口的问题。毕飞宇说,通常意义上而言,口并不能表达手,但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的确就是手表达口。既然是手表达口,必然存在手和口的距离问题。

无论是南方作家还是北方作家,写作面临的材料就是普通话。毕飞宇解释说,写作存在着一个把方言转化成普通话的过程。过程越多,则距离越长。

在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世界里,究竟形象与声音到底哪个东西更吸引人?毕飞宇肯定地说,一定是视觉形象更重要。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在写作的时候,永远看到这个人的身体,而看不见的是这个人的脸。毕飞宇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来自一个读者的批评,他说我从来没有肖像描写,我说那当然,我要描写谁我就会拥抱他,人在拥抱的时候一定看不到脸。

其实,作家并不会赞叹自己的想象力,而是会被虚拟生活真正打动。每当产生这种情感的时候,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讲,他会很幸福,会产生一种很强的真爱的情绪,特别爱自己眼前的作品,然后带着特别强烈的爱,去面对每一个字。毕飞宇说,这种爱几乎没有对象。

每当找到跟生活贴近的感觉的时候,其实差不多都是从虚拟世界当中发生的。换句话说,为什么写到现在写了几十年?为什么我如此热爱写作这件事情?毕飞宇说,也许生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我经历生活的时候也许会很拧巴,但是一个小说家是以虚拟生活为依据的,在虚拟生活里会遇到心脏被挖开的痛,但是一定会有一个点诱发你对生活的爱。(题图摄影刘金玉)毕飞宇的新作《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新鲜出炉,该书讲述了毕飞宇在兴化乡下长大的童年生活,可以说,这是毕飞宇自己的成长叙事,也是一个时代的童年老照片。日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作家毕飞宇做客华东师范大学杏坛高议系列讲座第四期,就文学的读与写与华东师大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毕飞宇小传

毕飞宇,1964年1月生于江苏泰州兴化市。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毕飞宇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代表作品有《推拿》、《哺乳期的女人》、《青衣》、《平原》等。

毕飞宇近年来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哺乳期的女人》)、中国作家大红鹰奖、《小说选刊》中篇小说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09年自主放弃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小说家奖。2010年凭借《玉米》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2011年凭长篇小说《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毕飞宇在南京大学文学院设有毕飞宇文学工作室。

吾以吾手写吾口

吾以吾手写吾口是毕飞宇很喜欢的一句话。

当我还是一个小学徒的时候,还不知道怎么写作的时候。其实有一个东西我是非常清晰的,就是手和口的问题。毕飞宇说,通常意义上而言,口并不能表达手,但对于一个小说家来说,的确就是手表达口。既然是手表达口,必然存在手和口的距离问题。

无论是南方作家还是北方作家,写作面临的材料就是普通话。毕飞宇解释说,写作存在着一个把方言转化成普通话的过程。过程越多,则距离越长。

在充满想象力的文学世界里,究竟形象与声音到底哪个东西更吸引人?毕飞宇肯定地说,一定是视觉形象更重要。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在写作的时候,永远看到这个人的身体,而看不见的是这个人的脸。毕飞宇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来自一个读者的批评,他说我从来没有肖像描写,我说那当然,我要描写谁我就会拥抱他,人在拥抱的时候一定看不到脸。

其实,作家并不会赞叹自己的想象力,而是会被虚拟生活真正打动。每当产生这种情感的时候,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讲,他会很幸福,会产生一种很强的真爱的情绪,特别爱自己眼前的作品,然后带着特别强烈的爱,去面对每一个字。毕飞宇说,这种爱几乎没有对象。

每当找到跟生活贴近的感觉的时候,其实差不多都是从虚拟世界当中发生的。换句话说,为什么写到现在写了几十年?为什么我如此热爱写作这件事情?毕飞宇说,也许生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我经历生活的时候也许会很拧巴,但是一个小说家是以虚拟生活为依据的,在虚拟生活里会遇到心脏被挖开的痛,但是一定会有一个点诱发你对生活的爱。(题图摄影刘金玉)毕飞宇的新作《苏北少年堂吉诃德》新鲜出炉,该书讲述了毕飞宇在兴化乡下长大的童年生活,可以说,这是毕飞宇自己的成长叙事,也是一个时代的童年老照片。日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作家毕飞宇做客华东师范大学杏坛高议系列讲座第四期,就文学的读与写与华东师大学生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毕飞宇小传

毕飞宇,1964年1月生于江苏泰州兴化市。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毕飞宇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作品曾被译成多国文字在国外出版,代表作品有《推拿》、《哺乳期的女人》、《青衣》、《平原》等。

毕飞宇近年来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哺乳期的女人》)、中国作家大红鹰奖、《小说选刊》中篇小说奖、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2009年自主放弃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小说家奖。2010年凭借《玉米》获英仕曼亚洲文学奖。2011年凭长篇小说《推拿》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毕飞宇在南京大学文学院设有毕飞宇文学工作室。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最新讯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