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和两位儿童心理学博士联合推出新著《拯救男孩》并于年初投放市场时,其产生的社会反响不亚于当年孙云晓的另一篇文章《夏令营中的较量》。在《拯救男孩》一书中,3位作者用大量的数据显示,从大学到中小学,男孩的学业成绩正一路下滑、全线告急,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男孩因为学业不良或失败而被学校蔑视甚至抛弃。
中国男孩学业成绩全面败退
在高校学习成绩各项指标的比较中,男生远远落后于女生。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男孩的学业成绩早在初中和小学就掉队了。
《拯救男孩》作者在书中透露,他们曾调查了2006-2007年度、2007-2008年度连续两年约5万名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大学生,结果发现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各个高校的校内奖学金获得者中,男生也处于显著落后的状态。不仅如此,在高校学习成绩各项指标的比较中,男生远远落后于女生,成绩排名靠前的女生多,排名靠后的男生多,男生的不及格率远远高于女生。
大学中男生优势不在,高中男生成绩也在下降之中。根据作者对1999-2008年的数据分析,高考状元中男生的比例已从66.2%下降至39.7%,女生的比例则相应地由33.8%上升至60.3%,除2002年出现波动以外,女生比例呈直线上升之势,增速惊人。
根据对重庆市26所中学6539名高中生的会考成绩的统计分析发现,女生的优势科目是男生的两倍,男生占优势的科目只剩下3门物理、化学和地理,而女生占优势的科目却多达6门政治、语文、数学、生物、历史和英语。与此同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总分显著高于男生,学习最好的女生多,学习最差的男生多。
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男孩的学业成绩早在初中和小学就掉队了。一些对部分地区的初中和小学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在语文和数学上无论是平均分还是及格率,女生均保持绝对优势,女生各科的总成绩也显著优于男生。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男生在学校的整体表现也都落后于女生。2008年,北京市小升初试行优秀生推荐入学政策,被推荐的优秀生中,女生的比例明显高于男生,一些学校男女比例低于1∶2甚至更少。
尽管该书认为,除学业危机外,中国男孩还面临着体质危机、心理危机和社会危机,但作者强调指出,其核心是教育危机,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倾向,是男孩成长危机中最为凶猛的杀手,并因此加剧了所有危机对男孩的伤害。
危机是否真的存在
放眼全球,男孩教育中的学业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日本在内的35个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女孩在所有教育评分上均胜过男孩。
在人们开始惊呼中国男孩为何学业如此失败时,放眼全球可以发现,男孩教育中的这一危机并非中国独有。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实施了一项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该评估计划主要衡量青少年对语文、数学和科学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对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日本在内的35个发达国家的研究显示,女孩在所有教育评分上均胜过男孩,其中差距最大的是阅读和写作科目。
美国《商业周刊》曾以《新两性鸿沟》为封面报道,尖锐地指出:从幼儿园到研究所,男孩变成弱势。美国女生在学业表现上一路领先男生,2000年拿到硕士学位的女生是男生的1.38倍,大学中男生比率低于44%。大部分学校中,男生占成绩等级得分D和F的绝大部分,高中辍学人群中约80%是男生。
在英国,男孩危机已受到高度重视,不管是英国政府还是教育部门都已认识到男孩危机的严重性。在大学阶段,该国女生入学比例也已超过男生。从英国中等教育普通证书考试(类似于我国的高中会考)的结果看,女生不但在语言类学科上继续保持着极大优势,而且在过去男生占优势的数学、科学学科上的成绩也迅速提升,并在1995年首次与男生抗衡,自此以后男生总体上显得越来越弱势。
在德国,大学里男生同样少于女生。各类学校中完全不能毕业的男生是女生的3倍,每年留级的男生比女生多一倍,特殊学校的学生中64%是男孩。
澳大利亚是最关注男孩危机的国家之一,因为认识到男孩危机越来越严重,该国政府与教育研究部门多方合作,以此应对男孩危机。该国公布的数据表明,男孩不仅在读写能力、学校投入和喜欢学校、教育成就等方面与女孩存在差距,在出现纪律问题和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中,男孩几乎占了绝大多数。男孩休学和退学的人数也在上升,在有些学校,每10个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中有8个是男孩。2002年,澳大利亚联邦议会发布了一份题为《男孩:正确地成长》的报告。报告证实,大量男孩的学业成就和更为广泛的社会指标上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该报告认为,人们对男孩教育的诸多关注是合理的,而这些关注在目前的政策框架内还没有得到充分考虑。该报告还特别指出:提升男孩的成就并不会危及女孩过去十几年里所取得的成果,两者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男孩因学业不良而带来的心智发展危机已在国际上引起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与关注。哈佛大学研究员丹金德伦与心理学家迈克尔汤普森在针对小学教育的《该隐的封印》一书中写道:在学校,男孩普遍面对一种挣扎:为满足学校的学业期望,有些男孩在发展曲线中取得领先,有些女孩落后了,但我们在对比男孩与女孩的平均成绩时发现,在早期学校环境中,男孩普遍居于劣势。
《真实的男孩》一书作者、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对初、高中男孩的学习自尊心进行研究后指出,近期研究结果表明,男孩不仅在自尊心方面较女孩更脆弱,作为学习者的自信心更易被削弱,同时男孩比女孩更易违反校规校纪、被停课或是辍学。
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在她的《对抗男孩的战争》一书中提到,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女孩比男孩更期望接受良好教育,而更多的男孩认为老师不理睬他们的声音。该书还引用了美国教育部进行的研究:在对八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进行的职业期望调查中,女孩均比男孩抱有更高的职业期望,这表明更多的女孩想完成高中、大学乃至研究生的学习或是参加专业培训。
美国古里安学院创始人迈克尔古里安根据该学院针对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学区近20年的研究后断定:无论男孩的学习成绩优劣,他都面临着在一个有可能认为他有缺陷、不了解如何引导他或修正自身的体系下接受教育、管理和指导的风险。
男孩学习方式与教育模式不匹配
男孩危机是体制性的,并不简单是教师、父母、男孩的问题,而是我们教育男孩的方式出现了某种问题。男孩的学习方式和现行教育模式不符。
《男孩的脑子想什么》曾通过大量的案例和相关研究指出,并非真的是这些男孩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模式出了问题。该书在回顾了现代学校制度产生的背景后一针见血地指出:被大自然赋予力量、勇气和活力的男孩,本应通过狩猎、保护家人、耕作、大量的实践等身体力行的方式进行学习,而工业革命后产生的工业化教育模式学校,却开始通过印刷品、书面文字和讲授等方式教育男孩。那些过去通过和亲属打猎、管理农场、修理机器等方式来学习和掌握必要生活技能的男孩,现在被装进了盒子似的房间里,需要通过他们最不擅长的阅读、写作、坐在位子上的方式来学习。
杜克大学的玛格丽特盖尔与教育顾问休奥斯本曾在《让我们消除学习工厂》一文中指出,最初的工业化教育模式是由工业家们设计的,其目的是让孩子们为工厂生活作好准备。孩子们伴着铃声穿梭在学校中,好似生活在传送带上一样,特别是他们要学习遵循指令,以便能够在迅速扩张的工厂中工作。
迈克尔古里安认为,学校对工业化的盲目崇拜导致其教育与学习模式从一开始就注定缺乏人性因素,然而时至今日我们才开始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瑕疵。这种瑕疵对男孩和女孩的教育都不好,但是相比之下,对男孩的杀伤力更大。
男孩天生的学习方式和学校给予他的教育方式之间可以说是严重不搭配的。
以前教育男孩的方式有多种,如学徒、辅导、行动和手工实践,而现在只有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语言来学习,而没有其他肢体运动(只能做在椅子上)。
在农场、集市和旅途中进行日常学习的方式几乎绝迹,手中的书本却在逐渐加厚。
过去人们认为坐立不安和肢体运动表示精力旺盛、充满活力,愿意随时起身跑到需要学习的地点,而现在这些都成了缺点和不足。
从生物学角度看,由于体内雄性激素的分泌和刺激,男孩一天至少需要4次较为充分的体育或课外活动。游戏和运动是男孩大脑与身体的有机学习时间。然而,越来越多的男孩被剥夺了这一对他们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安坐于椅子上学习的形象已经成为教育,特别是近50年教育的广告形象,但它并不完全符合众多男孩的思维方式。当男孩们作出各种努力,想要适应我们为他们准备好的学习方式时,他们困惑了,他们不得不面临着各种痛苦和挣扎。男孩被贴上了问题或失败的标签,他们开始闷闷不乐、自我怀疑。
迈克尔古里安指出,尽管多年以前,科学家、教育家们就开始通过观察和研究男女孩的社会相互影响、心理发展和社会化等方式,来验证男女孩在学习方式上存在差异,但是最近10年来人类在脑科学上的突破性研究,才让研究者真正认识到男性与女性在大脑上存在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导致其学习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最新的研究显示,男性与女性大脑之间的差别至少有100多处。而对于在教学中运用更多语言的教师而言,大脑差异的问题日渐重要。比如,男性的大脑与女性的大脑相比,更多地依赖空间机械刺激,因而天生更容易接受图表、图像和运动物体的刺激,而不易接受单调的语言刺激,如果教师在讲课时说得太多,那么与女性相比,男性的大脑更有可能感到厌烦、分心、睡意或坐立不安。
女孩在阅读和写作能力上平均超过男孩1-1.5年,而这一差距从童年早期开始几乎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平均而言,因为男孩大脑天生不能很好地适应那些强调阅读、写作、复杂的组词造句和教学方法,尽管这些技能是所有文化不可或缺的,这造成了大批男孩和年轻男性的问题。
可以看到,目前标准化的考试和其他教学中的僵化做法,很可能导致一个在早期教育阶段失败的男孩将在未来一事无成。一位拥有30年经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说:我们总在想,男孩会挺过去的,不管怎样他们最终都会成功,但这种想法已经很老旧了。现在的各种测试,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已经到了要么成功要么毁灭的地步了。这些测试还告诉我们,早期阶段的失败开始于一种被归类的过程。男孩被归类对他的自尊心和日后的成功都有着长期的不利影响。
中国教育面临的特殊难题
大多数男孩不是中国教师所希望的那类男孩。男孩超乎寻常的精力常常被认为是一个缺点,而不是优点。男孩需要运动,需要少动口多动手,而这恰恰是当前中国教育中最缺乏的。
中国差不多是最看重学历的国家。当前,教育面临的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应试教育的倾向日益突出。孙云晓用教育新四化对其进行了概括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中学教育大学化、大学教育小学化。其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小学教育中学化对男孩最具杀伤力,让许多男孩过早地在学业上掉队,最终丧失了在学业上追平女孩的机会。
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教育教学主要围绕着考试进行。今天最受重视的科目是语文、数学和外语,实验课、体育课等往往都不受重视,课外活动更是可有可无。在一些学校甚至有两张课表,一张贴在墙上,应付检查,另一张则藏在孩子的文具盒里,那上面,体育课和课外活动往往被语数外占用了。而体育课、实验课、课外活动等可以动手和探索的项目是男孩最需要、最偏爱和最擅长的。
应试教育把孩子的学习局限在校园,把学习局限于书本,把教学等同于言语灌输。与国外孩子相比,中国孩子更少有动手实践、身体运动和野外探险的机会。在这种环境下,男孩的长处几乎无处施展。
由于成绩不佳或者调皮捣蛋,男孩常常不受老师喜爱,要么被忽视,要么成为批评和惩罚的对象,这让他们很泄气,难以建立对自己的信心。研究表明,小时候因学业失败记忆所形成的糟糕自我形象往往会保持一生,最可怕的是:这种失败经历可能会慢慢上升为一种失败型的人格,不愿尝试,缺乏改变的勇气,缺乏男子汉气概。
孙云晓指出,男孩的学习更倚重于体验,缺乏体验使男孩对枯燥的单纯书本学习丧失兴趣,从而危及到他们的学业表现。而不了解男孩的学习方式、否定男孩的学习方式,则加速了男孩成为现代教育的牺牲品。
孙云晓说,包括父母和教师在内,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没有认识到或者不愿意相信,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男孩的发展普遍落后于女孩的事实,我们往往以同样的难度要求男孩和女孩,以同样的标准来评价他们。更需要警醒的是,我们同样没有意识到,男孩的很多落后表现其实是暂时的,只要我们改变对他们的态度,对他们抱有信心,他们将来仍有机会赶上女孩。然而,由于我们对男孩错误的认识,我们过早地对男孩作出各种失败性的评价,导致许多男孩很早就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
他强调指出,差生现象更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顽疾。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贯穿到高中,差生的标签成为许多男孩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不少学校甚至在中考、高考前,动员差生不参加考试,以保证更高的升学率。据有人测算,按照现行评价标准,我国现有的2亿多中小学生中,有5000万是差生,其中80%以上是男孩。
改变男孩还是改变教育
放弃改造男孩的想法并非易事。年轻的教师和父母们相信,男孩和女孩尽管有不同,但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学习,对他们的要求和表现更应该一致。
迈克尔古里安因自身的成长经历而长期关注男孩教育问题。在小学阶段,他因为经常违反学校纪律而多次被请进校长办公室。五年级时,他被带去看精神科医生,然后开始服用利他林,这是一种中枢兴奋药,常被用来治疗多动症和注意力障碍。到了七年级,他开始逃课。他回忆自己那时在学校的表现是:无法专注于老师要求的事情上;无法按要求长时间安静地坐在椅子上;渴望专注地学好一种东西,而不是不停地学这学那;不想一本接一本地读书;很容易感到厌倦;希望从做中学,而不是听老师讲;从不确定理解了收到的指令,而且在老师要求的学习方面也一无所成。尽管到中学的最后一年他的学业开始有所好转,但是在学校的麻烦依然不断。
多年以后,迈克尔遇到一位大学顾问并谈起自己受教育失败的问题,这位有3个儿子的女性顾问听完了他在学校遇到的许多艰难和痛苦的事情后说:有没有可能是学校也出了问题,而这又造成了你的问题?我也有两个儿子在学校的学习中遇到了类似问题。
这对迈克尔而言是一个意外的发现。3年后,他在研究生院的学习中认识了更多朋友,用这些朋友的话来说,他们都曾经是学校的失望人群、无法挖掘潜力的孩子、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等等。一位朋友还复述父亲曾给他的建议:没有人期望你会喜欢学校或是关心学业。你必须要做的只是挨过中学,考上大学。如果一个孩子能够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
25年后,迈克尔和同事凯西史蒂文斯,用大量的研究和案例写出了《男孩的脑子想什么》一书。凯西的儿子卡尔也曾因学校中的行为问题而长期服用利他林。尽管卡尔的智力测验显示他的智商高于平均水平,但精力充沛的他在学校难以安静地坐在椅子上,还常有各种小动作,这让一些老师无法接受并对他非常严厉。慢慢的卡尔开始对学校越来越消极甚至憎恨学校。长期服药对卡尔的精神乃至心理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多亏后来卡尔转学到了一所新的高中,并获得了多位老师的耐心帮助和支持,一位优秀的教育顾问还建议他停止服药。卡尔终于又找回了活力和去上学的理由,并盼望日后成为一名教师,去帮助那些曾和他一样有痛苦经历的男孩们。
从迈克尔和卡尔的成长经历中可以看到,男孩成长的危机绝非仅仅是生理发育迟缓所致。可以说,我们目前所信赖的教育体系并不完全适合于男孩的大脑。这种教育体系将男孩中存在的缺陷、失调或难以控制等情况归咎于他们不能学习。它坚持认为男孩应该能够被改变,甚至将男孩的无法改变视为男孩性格中的另一个缺点,并要求他们接受药物治疗。
来自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男孩占违反校规纪律总人数的80%,在被诊断为患有学习障碍的孩子中,男孩占70%,在被诊断有行为失调的孩子中,男孩占80%。服用利他林或类似药物的学生中,男孩占80%。2004年,美国服用利他林的男孩人数达到500万。
迈克尔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男孩中广泛存在一种所谓的学习抑郁症。很多男孩感觉自己所在的学习体系恨他,因而反过来他也恨学校,对学习提不起精神来。与临床抑郁症不同,这种学习抑郁症可能不治而愈。它不需要药物,因为最终药物的作用可能是让病症恶化而不是好转。
特里舒尔茨,一位有30年工作经验的社会工作者和学校顾问曾提出:我们必须改变课程。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么病理诊断男性患病的人数将持续增加。在我们知道真相之前,1/3的男学生将被列为大脑失调、学习失调或行为失调。我们将造成越来越多的男孩在学业和生活中的失败。
事实上,教育曾经在帮助女孩方面有过非常成功的经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学家曾针对女孩在语言方面的特有优势,改变了考试的形式,如在数学、科学等学科考试中增加更多解释性说明和论证性文章,结果发现女孩的考试成绩普遍提高。目前该成果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考试中。另外,在数学和科学课堂加入了更多与语言相关的刺激,训练教师在教授这些科目时运用大量的书写和小组对话形式。
由于认识到了女孩所面临的教育危机,教育作出了最大限度的改变,而且在看待女孩的特殊需要时,教育从未说过女孩们存在缺陷。因此,为了拯救痛苦挣扎的男孩们,教育应该有所作为,而且势在必行。
上一篇: 中考临近 家长与孩子沟通要讲求方法
下一篇: 家长与孩子和谐相处要讲主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