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推荐上北大似乎是背离了初衷20日,由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5名武汉高中生全部产生,他们都在全校成绩最优秀学生之列。这些看来没有争议的学生,却引起有关专家的担心:这个结果实际上偏离了推荐政策的本意。(据《长江日报》)获得推荐权的中学校长,似乎也是明白的,所谓的推荐权,并不是一个什么轻松的事情,而且是在一开始进行推荐的时候,一定是比较小心的,而这些被推荐的学生如果是正常发挥的话,考上北大似乎不成问题,现在他们被推荐上北大,作为学生个人和家长来说是进入了保险箱,这也未必是个好事,而对于北大来说,如此的接受这样的一些推荐的学生,在这些学生未来的求学道路上,似乎也不会有什么独特之处。
难道没有什么怪才奇才吗,不会有很有个性的学生出来吗?
难道我们的教育行政只是一个应试教育的结果而不会出现,我们所期望的那种培养人才的战略规划吗?
我们不会有另一个华罗庚或是陈省身这样的数学大师的人物出现了,我们也不会期望会有像易中天或是王立群那样的没有读过大学,而直接上研究生的学生出现。因为现在的学生都是从应试教育里走出来的,是一些分数很高的学生,是一些很会考试的学生。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的的确确是浪费了这些指标。而且是作为中学的校长,这样的推荐是很保险的,可是这样的保险又有什么意思呢?
学生没有特色,校长也很平庸。这样的教育局面,实在是令人惋惜。
如此的推荐,说实话,实在也是一场秀,这样的推荐没有任何的积极的意义,而不过是使得这样的一些学生不去考试,或是即使是考试失利,又有了一层保险,因为降分30分录取,也就把这些孩子直接放到了双保险的位置,这样的学生不过是又在为考试分数多添了一个筹码而已。
原来担心的是中学校长的舞弊,现在担心的是一些偏才怪才是否可以通过直通车进入北大深造,既然目的无法达到,那么,最初设想还是无法兑现。
上一篇: 六成老师认为学生书写水平下降
下一篇: 为什么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