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中考看考改与课改对接_成绩查询-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北京市 > 中考报考 > 成绩查询 > 正文

从北京中考看考改与课改对接

发布时间:2006-08-11 11:12:12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数学:大纲卷

重基础 考能力

点评人: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吴晓燕

今年是北京市大纲卷的最后一年,也是和新课标接轨的一年。这份试卷秉承了以往注重基础、考查能力(尤其是注意了对学生“探究与创新”能力及分类讨论思想的考查)的特点,同时还体现了以下特色:

体现应用

试卷在实际问题的设计上注意了试题载体的时代性,反映的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或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并考查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例如选择题第9题,让学生通过运算,进一步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节水意识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人文精神与教育价值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但使用的知识并不难,就是最基本的求平均数问题。

稳中有变

今年加大了中档题的考查力度,第23题突破了以往的以根系关系为主的代数综合题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巧妙地将二元二次方程问题转化成二次函数问题,题目新颖,能力要求高。最后三道大题充分体现出作为区分度试题的意图。

■数学:课标卷

稳中有变 变中求新

点评人: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潇月

2006年北京市课标数学试卷与2005年北京市海淀课标卷相比,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具有如下新特点:

1.体验过程性。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去理解数学对象并运用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很好地贯彻了关注对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这一理念。

2.关注发展性。试卷设计了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试题,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给学生以更多的自主性,让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数学才能。

3.强调应用性。关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注重数学与现实联系的考查,学以致用,注重“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意识。

4.渗透探究性。通过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设计,使得命题形式丰富而又活泼,给学生创造了一定的探索思考的机会,拓宽了考生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5.关注创新性。在联系学生的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与呈现形式等方面有所创新,通过一些全新试题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6.感受时代性。关注试题的素材选取与呈现方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具有时代气息。

■语文:大纲卷

平实、创新求发展

点评人: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魏澄之

2006年中考语文试卷体现了“三在”的原则:在规范中求变化,在继承中求创新,在稳定中求发展。试卷的整体特点是平实、创新。

试卷的平实体现在:紧扣考纲,设题平易,无难题、怪题。试卷的创新体现在:

一、把单项能力的考查与综合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例如第Ⅰ卷第4题,就单项能力考查而言,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但是因为题干提供了语言材料,学生必须先理解这段语言材料的内涵,再根据语言材料的内涵去选择合适的词语,这样就考查了理解、分析和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

二、关注学生个体感受,在联系实际中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说明文阅读《中华瑰宝―太极拳》(节选)下设的一道题是:本文介绍了中华武术太极拳,其中对你启发最大的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三、整个试卷突出“传统文化”的主题。从体现老北京特色的“鸟巢”造型和设计理念,到京剧的“西皮流水”,再到国术太极拳,形成了一个传统文化的链条,贯穿了整个试卷。

■英语:大纲卷

调动学生多元思维

点评人:北京朝阳区教研中心中学教研室外语组 张秀红

与去年相比,2006年中考英语卷整体上感觉稍容易,其特点是: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选材丰富,图文并茂,情景多样,时代感强,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注重情境设计和测试真实性的命题原则。通过实际情境和语境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体现了向语篇层次的综合性考试发展的方向,有利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试题开放性增强,特别是在写作题的设计上给与学生更多的思维、想象和运用所学语言的空间,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

阅读理解题渗透了课标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阅读材料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性、教育性和实用性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增强了阅读理解测试的真实性,也将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本次试卷体现了稳妥中创新的原则。在积极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注重考查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强调对考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最新讯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