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8章)_家长必读-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中考备考 > 家长必读 > 正文

高效能父母的21个教子习惯(第8章)

发布时间:2009-12-01 10:42:54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第8章 一块果汁软糖的诱惑

--在等待中学习克制

1、斯坦福大学著名的成长跟踪实验

教室里坐着几十个年仅4岁的小孩,每个孩子面前都放着一块果汁软糖。

老师告诉他们:等他离开后,大家可以去吃放在桌子上的那块软糖。但是,如果谁愿意先不吃,等到老师办完事情回来,谁就会再得到一块。就是说,如果孩子能够坚持等待老师回来再吃,他就可以吃到两块果汁软糖。

面对糖果的诱惑,部分孩子决心熬过漫长的等待时间。为了抵制诱惑,他们或是闭上双眼,或是把头埋在胳膊里休息,或是喃喃自语,或是哼哼叽叽地唱歌,或是动手做游戏,或是干脆努力睡觉。凭着这些简单实用的技巧,这些小家伙们勇敢地战胜了自我,最终得到了两块糖的回报。而那些性急冲动的孩子几乎在老师走出教室的瞬间,就立刻去抓取并享用那一块糖果了。大约12-14年后,当他们进入青春期时,这些孩子在情感和社交方面的差异已经非常明显。那些在4岁时就能够为两块糖果等待的孩子,显然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较高的效率以及较强的自信心。他们能够更好地应付挫折和压力,他们不会自乱阵脚、惶恐不安,不会轻易崩溃。因为他们具有责任心和自信心,办事可靠,所以普遍容易赢得别人的信任。

但是,那些在当年经不住诱惑的孩子,其中约有1/3左右的人显然缺乏上述品质,心理问题也相对较多。社交时,他们羞怯退缩,固执己见又优柔寡断;一遇挫折就心烦意乱,把自己想得很差劲或一钱不值;遇到压力往往退缩不前或不知所措。

对于一个年仅4岁的小孩来讲,这的确是一次精神考验,是冲动与克制、欲望与自控、即刻满足与更大满足之间反复的激烈较量。

这就是著名的成长跟踪实验。心理学家米切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跟踪研究,从他们4岁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这个实验的最终结果表明孩子当初做出怎样的选择不仅从一种角度反映出他的性格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的人生道路。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往往欲求过分。欲求过分有两层含义:一是欲求的对象过分。刚吃过一块冰激凌还想再吃一块;刚买过一个书包,还想再买一个。二是欲求的时间过分。不管什么需求,一旦产生必须马上满足。看见商店橱窗里有趣的玩具,立即要买,即使爸爸、妈妈答应回家拿钱来买,都会哭闹不已。

孩子产生欲求过分的问题,表面上看原因似乎在孩子身上;实际上根子还是在家长身上。是家长有求必应的行为滋长了孩子的这种习惯和心态。

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完全要靠父母的帮助,饿了,渴了,他们往往急不可待地表达需求,这是可以理解的,比如婴儿用大声啼哭表达吃奶的要求,就很正常,因为此时孩子的表现是真实需要的反应。但是半岁之后,父母就应该可以跟孩子解释:牛奶还在微波炉里,等1分钟就好。不要以为他们听不懂,听多了,他们会理解的。孩子哭,就让他在那里多哭几分钟,不用过于担心。当孩子渐渐长大后,尤其是当他们学会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后,父母就更应该有意识地训练他们具有耐心,懂得等待,利用等待培养抵制诱惑和欲望的能力。

在西方的圣诞节日,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里布置圣诞树。我有一个美国朋友,他在节日来临的数天前,就将礼物包好,放在树底下。全家每个人都有礼物,但是通常要等到圣诞节这一天的清早才允许打开礼物。我朋友的孩子不到3岁,他知道他的礼物在哪里,他会跑过去,看一看,很高兴地跟大家说:这是给我的!但他不会迫不及待地打开。这个孩子不简单,但他家每年都是这样过节的。他一开始也哭闹过,要求马上打开礼物包,但爸爸妈妈很坚决:哭闹也没用,这礼物你要到圣诞节的早上才拿得到。礼物反正在那里,也不会跑,总归是你的。但是父母会帮助孩子度过这难熬的几天,比如,帮他倒计时,或让他每天去摸一摸礼物。总之,原则是原则,孩子必须遵守,但父母也想尽办法让等待变得不那么痛苦。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就变得有耐心,能克制自己的欲望了。

2、耐心和克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培养。

儿子有着很坏的脾气。一天,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得在后院的围篱上钉一根钉子。

第一天,这个男孩一共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钉子的数量在减少,因为男孩发现少发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更容易一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改掉了乱发脾气的恶习,父亲又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当他控制住自己的脾气时,父亲就去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过去了,父亲终于把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

父亲带着男孩来到后院说:现在,你已经是一个好孩子了。但是你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无法恢复成从前的模样。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这位父亲给孩子上了一堂生动的 自我克制课。它像寓言故事一样生动且具有震撼力,建议那些没有机会给孩子上这样一堂人生课的父母,能将这个故事讲给孩子听。

性格是一种能力,很多父母并不否认这种说法,但同时他们发现性格培养似乎要比教孩子识字难得多,他们常常感觉无从下手。其实,细心的父母是不会找不到机会的。

一天,妈妈正在厨房蒸鸡蛋羹,英子闻见香味跑了进来。

妈妈,我要吃蛋羹。

蛋羹还没有蒸好,再等5分钟吧。

我不要等,我现在就要吃。3岁的女儿不答应了。

英子,蛋羹没有蒸好怎么能吃呢?你如果饿了,就先去吃块面包吧。

不,不,我就要吃蛋羹。

妈妈了解女儿的心理,知道她自控能力差,难以抵制外在的诱惑和内在的欲望。为了让她明白什么是等待,妈妈把她带出了厨房,不再理她了。

过了5分钟,女儿又跑了回来,焦急地对妈妈说:5分钟到了,我要吃蛋羹。

这时蛋羹的确已经蒸好了,但为了使女儿有耐心,妈妈并没有立刻给她,而是让她再安静地等一会儿。

再等一等,蛋羹虽然蒸好了,但它现在很烫,你不能吃。

不,我不怕烫,我现在就要吃。英子哭闹起来。

英子,你要学会等一等,如果再这样纠缠,我就不给你吃了。

女儿生气了,一下子冲出厨房,跑到自己房间里哭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妈妈把蒸好的蛋羹放在了餐桌上,对女儿说:哇,蛋羹好香呀,现在可以吃了。

看见女儿没有反应,妈妈知道她还在生气,也并不理会,继续做其他的事。就在此时,英子悄悄地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到餐桌前吃起了蛋羹。

英子的妈妈利用等一等的方法,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

许多父母不能理性地看待孩子的欲求过分,常常在有意无意中纵容和培养了孩子的这种心态和习惯。为了满足孩子马上喝水的要求,父母把热水从保温壶倒进大碗,又从大碗倒进小碗,最后还不断地用嘴吹,试图让水尽快凉下来。为了立刻满足孩子的喝水要求,父母动用了5-6个容器,无暇顾及其他事情,孩子还在旁边急得直跺脚,大人则在忙乱中不断地安抚着,就好了,就好了,快了,快了。 如果父母被动满足孩子的每一个要求,那么父母就会成为孩子的奴隶,即使忙得四脚朝天也不会让孩子得到一半的满足。

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设法让孩子懂得:诱惑无处不在,欲望随时会产生,但是,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因此,必须学会等待,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

3、耐心的父母才可能把孩子培养成有耐心的人

要训练孩子的耐心和自制力,父母必须首先具有耐心,能够沉住气。

有一天小维尼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到公园去玩。

妈妈当时正在写一篇论文,就对女儿说:等妈妈把文章写完后再去。

不,现在就去。

维尼,这篇文章很重要,妈妈必须写完它。你先玩一会儿玩具,等会儿我一定带你去,好吗?

过了大约一刻钟,女儿又来催促:妈妈,还要等多久?

当妈妈告诉她还要再等一会儿时,维尼便一声不吭地走了出去。

妈妈写完论文之后去叫维尼:我完成工作了,走吧,妈妈带你出去玩。

不,等一等,这个故事我正看了一半,女儿捧着一本书,模仿着妈妈的口气说道。

因为终于完成了论文,妈妈也很想马上出去走走、放松一下。但此时,这位妈妈却很有耐心,她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等起了女儿。

最后,等到小维尼读完那个故事,母女俩才一起出门。

有些父母只让孩子等自己,不能让自己等孩子,这往往会使孩子觉得自己得不到尊重,从而不愿接受父母的要求。

谨记社会生活对于帮助孩子形成美德是十分有效的。

对于儿童来说,幼儿园就是很好的社会活动场所。比如,我们不能向一个3岁的孩子传有关忍耐和自我克制的美德,但是,社会经验却可以。如果一个玩具正被一个儿童使用,另一个儿童也想要,他就必须等前者用完后才能使用。重要的社会品质就是这样形成的。

在一种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儿童会渐渐形成良好的品德。他会明白必须尊重别人的工作,不是有人教过他必须这样,而是因为他在每天的经历中都会碰到这样的事实。如果数年中的时时刻刻都是如此,那么尊重别人、轮流等待的思想就会慢慢变成孩子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并且越来越成熟。社会并不依赖个人的愿望,而是依赖于各种活动的和谐。这是一种通过抑制的方法而产生的对冲动的否定,从儿童的经验中,忍耐和自我克制的美德就会得到发展。所以,作为父母,培养自己良好的教育习惯不仅是对自己的孩子负责,也是在对整个社会负责。

在帮助孩子发展自我精神时,做父母的也应该如此。当儿童聚精会神地做某项工作时,我们绝对不要干涉他。但是,如果儿童希望得到我们的赞同,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支持他。父母服务的主人就是儿童的精神,当它表现出某种需要时,父母必须迅速做出反应。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最新讯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