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官方微博“@广州日报”公开征求家长意见
本报讯 2013年广州中考政策如今还是一个未知数。年后刚刚返工,包括省、市政协委员在内的社会各界人士围绕三大焦点问题:“指标到校”、“分区招生”、“异地中考”各自发声。受广州市教育局委托,本报官方微博“@广州日报”公开征求家长意见。截至记者昨日交稿时,这条微博的评论数已经突破800条。也有家长通过电话、书信等方式反映意见。记者从广州市教育局了解到,近日将召开中考政策座谈会,邀请市民为广州教育健康发展支招。
从中考政策的征求意见稿公布以来,反对和质疑时时见诸媒体和网络。但这不是唯一的声音。对中考新政特别是“指标到校”持中立态度或支持态度的学生、家长也大有人在。他们认为,大量的城市普通居民家庭没有条件在小升初时为孩子交钱择校或“挤”进民办初中,但孩子在相对薄弱的公办初中里也足够努力,“指标到校”给了这些孩子和家庭以鼓励和希望。
谁支持?
普通公办初中的优秀学生
“我们认为《2013年广州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工作意见》应如期在今年实施。中考新政对全市初中毕业生一视同仁,指标到校是到全市所有中学,因而是完全公平公正的。从长远看,中考新政对教育公平及实现中学合理资源配置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其重要意义十分积极和正面。”来自越秀区三所公办初中的16位家长联名写了一封信,对“指标到校”政策表示支持。
参与联署的家长曾先生说,儿子现在在豪贤中学念初二。“这是老城区一个街巷里面的中学,规模小、条件比较差。学校没有操场,只有一块水泥地。市里面专门拨钱买了空调,却因为线路无法承受负荷而无法安装。在越秀区里面,这就是一所很普通的公立中学。”曾先生说,儿子的同学们多来自普通居民家庭,还有的学生家庭条件非常困难。
“小升初是由电脑派位的,有些学生家里条件允许,就择校去了好一些的初中。还有的学生考去了民办初中。不管是择校,还是上民办初中,费用都比上公办初中贵得多。有的家庭承受不起,就算小孩成绩不错,也只能在公办的、条件差一些的初中念书。”曾先生说,如果真的可以有30%优质高中的学位分配到全市各初中,对那些在弱校勤奋念书、成绩优秀的学生肯定是一大利好。
曾先生说,他和一班家长朋友最近都在密切关注报纸、电视和网络,看到有很多声音反对“指标到校”,觉得很郁闷。“他们都在说指标到校对三年前择校的、上民办初中的学生来说不公平,但谁又想过小升初时没有能力择校或上民办初中的学生呢?”他认为,小升初择校也好、考民办初中也好,确实是“政策允许”的,但并不是“政策鼓励”的。“我把这种行为理解为一种教育投资,投入比较高,但也有风险。”
谁可能受损?
初中强校的中等偏上学生
“指标到校反对声音较大的,主要是交了择校费到名校办的民校,有一定权势和话语权、但孩子成绩又处于边缘的家长。”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李伟成如此分析。
卓越校长周贵分析了全市初中的中考升学情况,他的结论是:指标到校可能让那些就读于实力较强初中、但成绩属于中等及中等偏上的学生利益受损。
周贵分析发现,全市约400所初中,有成绩超过华附录取线的初中近150所,这些强校里面,成绩优秀的同学根本不用享受“指标到校”的优惠,光凭中考成绩就能上优质高中。“而最高成绩没有达到提前批录取线,或仅有个别学生上线的初中约有近100所,这些是比较薄弱的初中。这类学校里排名靠前的同学本来读不了提前批的高中,但由于指标到校政策,他们进了优质高中,是最大的获益者。”周贵估算,这批学生的人数在1000人左右。而这批学生挤掉的,正是中考分数达到了提前批分数线、但排位靠后的学生。
剩余的150所初中则属于办学水平中等的学校。如果实行“指标到校”,这些学校里最优秀的学生能够享受政策优惠,去到更好的高中,他们也是受益者。但他们将一部分没有享受指标生优惠的同学挤了下去。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其实很难说指标到校政策下获益的学生多,还是受损的学生多。“就像切蛋糕一样,总的盘子也就是优质高中招生的数量没有变,问题是怎么切对教育的均衡发展更有利。”
缓期执行是否可行?
不是广州市说了算
总体看来,对“指标到校”最大的争议在于时间。反对者认为,距离中考只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政策大幅改变,相当仓促。他们认为,应届初中毕业生以及目前初一、初二的在读学生,都是在旧的政策背景下升入初中的。要改革可以,但不能说变就变,起码应该有三年过渡期,让还未升入初中的学生在充分了解政策、权衡利弊后做出决定。
但是,缓期是否可行呢?这个问题恐怕不是广州市说了算的。从国家教育部到广东省教育厅,都对“指标到校”的实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甚至明确到了实施时间、指标分配比例等细节。有资深教育界人士表示,“指标到校”将会何时推行,还要看政策空间到底有多大。
上一篇: 初中生将压岁钱放贷给父亲用于买车
下一篇: 自律初中生悲催过年:7天没出门每天做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