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年来女儿参加中考走过的历程,感言颇多。特将体会和经验整理,和准备参加明年中考的家长们分享,和今年中考胜利结束的家长们共勉:
1、帮孩子树立信心。我们大人都有过这样的成功经验:那就是信心,敢不敢想很重要,不敢想的事情永远做不到,只要敢想就有50%以上的成功把握,不敢想则肯定是0把握。关于信心这一点,孩子们的经验几乎是零。尽管许多自信的孩子学习成绩更好,但孩子们难以体会到成绩好来源于自信,往往顺着大人归结为聪明或勤奋。去年初二结束时,我闺女学习成绩在年级和班里75%之后(属于后四分之一),孩子对于考上这所目标学校有心愿,但一点儿底都没有,也就是没有信心。又因为老师平时夸奖的好学生与她无缘,所以有自卑感。
我心里很清楚:如果女儿一直认为自己学习就不如那些好学生,那她永远也当不了好学生。我就给女儿打气:“你怎么就认为自己比***(班里的尖子生)差呢?”我女儿举的理由都被我一一反驳掉。接着我说:“爸爸觉得你可以比***强,一定能比***强!”在我的鼓励下,女儿没有了自卑感,自信心开始建立。
化学是初三开始学的课程,同学们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我启发她:“不信的话,你自己在化学上试试,看看你能不能当好学生”。她自己有了想法,平时也付出努力,果然初三第一学期期中化学考了全班第二。这是她学习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她突然体会到自己原来确实不比别人差,自信心在自己的一次成功后基本建立。所以,我的体会是:孩子本身都很聪明,但自信是外界给的,家长是孩子自信的首要来源,孩子不自信是家长的错,要给孩子自信的理由,一起寻找成功的机会,在成功、进步中建立自信。
2、替孩子找到办法。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问题在哪儿?出路在哪儿?家长要替孩子分析,厘清思路和解决办法后,启发孩子共同分析,让孩子自觉自愿地按既定的办法做。去年我一朋友的孩子中考裸分549,我闺女初三开学前我们全家到朋友家取经,朋友的孩子鼓励我的女儿,初三一年完全能赶上;问到孩子成绩这么好的原因,朋友说他一直陪孩子上课外辅导课,并指出优秀的学生大都在外上辅导课。
我内心里一直对中国的教育有看法,那就是愚蠢的应试,所以我闺女此前没上过课外辅导班。可面对现实,我不得不低头:课外辅导很管用。我心里非常清楚这样的事实:应试教育考查的是学生的做题能力,做题能力本来就是学生熟能生巧,解题能力本来就是老师方法灌输,因此:做题多的学生成绩好,指导好的老师带的学生能力强。北京的教育界都明白RDF中的高考成绩好的原因:除了高中生源优秀外,直升本校高中的初三学生第三年学高中课程(这一经验已经被北京市各重点高中借鉴),早早结束正常课程,早早进入总复习,总复习说白了就是反复练习做题。中国应试教育的方程式=多动笔+好教练,当然,素质教育的方程式应该=多动手+好启蒙。
为此,我和闺女商量上课外辅导班,孩子同意上但有畏难情绪,因为初三作业多怕忙不过来。我说:爸爸陪你一起上。我相信:在学校的课堂上老师无法给自己闺女吃小灶,只能花钱在外面补。这样,初三第一个学期在外上语数外三门主课,每周末各一堂大课三个小时。到了第二个学期,看到上学期末物理成绩刚及格成了拉后腿的,又增加了物理一对一辅导,直到二模考试前。化学因为是初三开始学,所以只在寒假上了7天第二学期知识预习课,此前后没再参加课外辅导。现在看:课外辅导很管用,差什么补什么,差得少上大课,差得多一对一,差单项(如作文)短期一对一,辅导老师选择也重要,家长和孩子一致感觉效果不好及时换。
所以我的体会是:中考其实很简单,大人很清楚,但孩子难明白,就冲刺初三这一年;因为中考的内容以基础知识为主,只要孩子有决心、愿努力,补补课,中考成功尽在手中。
上一篇: 家长课堂:让孩子快乐的5句具有魔力的话
下一篇: 2011年盘点:谁在误导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