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现代建筑依稀可见古典风貌,当代生活依旧留存传统习俗,时代青年依然信奉儒家精髓……现在与过去总有着密切的联系。继承过去,文化得以延续,精神得以弘扬,文明得以发展……
瑰丽诗意中的传承:“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诗经》中的这一美丽诗句,在今年疫情期间被很多人熟知,也鼓舞着无数疫情中的人们。从诗经到唐诗、宋词,最诗意的国家,最瑰丽的语言,最美好的传承,连接起了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病毒来势汹汹。2月份,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的舞台上,来自武汉的选手宗彬,即兴朗诵了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引来全场的集体吟诵,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抒发了中国人的自信,激发了人们战胜疫情的气魄与豪情。今年59岁的宗彬,是一名交通警察,疫情期间,在武汉公交、地铁暂停运营的情况下,宗彬坚守一线工作岗位,穿陵园、跨江滩,克服种种困难前往单位备勤。从小就喜欢古诗词的他,在繁忙的工作中坚持学习古典诗词,并作为志愿者走进学校为孩子们讲解古典诗词。疫情来临时,他在困境中依然不放弃对诗意的追求,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传承。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遗产。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有90岁的老人、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四五岁的孩童,我看到了一种无形的传承。90岁的第一代空军飞行员刘影与80岁的老伴儿刘敏华用诗词写情书,缘定一生;5岁“神童”王屹恒玩转飞花令,出口成诗;外卖小哥雷海为荣膺第三季冠军,从而改变了个人命运;北大才子彭敏荣耀归来一举夺得第五季总冠军,80后小伙彭敏,作为一名现代年轻人,对于古典诗词有着一种深入骨髓的热爱。他说,诗词改变了很多人的灵魂质地和生活方式。他们骨子里流淌着的诗意,连接起中国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标榜时尚、“潮人”辈出的现在,网络上充斥一些新新人类的“泡沫文化”,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少了一些传统文化的沉淀。殊不知,传统文化中的很多精髓,是一代代中国人最丰富的精神给养。
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最早起源于古人在劳作时为缓解劳动的辛苦所哼唱的歌谣。时至今日,人们依然会吟诵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在古典文化的美丽意蕴中,去追求美好的生活;当我们遇到挑战时,会吟诵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领略唐诗中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雄心气概,去干一番事业;在早春时节,我们也会吟诵起“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在宋词的优雅韵律中感慨流年逝水,要珍惜时光,只争朝夕。
我们从诗经出发,沿着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一路走来,中国传统文化绚丽多姿。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说:“中国文脉,是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文化潜流。”几千年的中国优秀文化,给予了中华儿女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塑造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悠远绵长,浩浩汤汤,如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河,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
下一篇: 黑龙江省2020年上半年自学考试延期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