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汇总|《儒林外史》_中考复习-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初中语文名著汇总|《儒林外史》

发布时间:2020-04-15 19:30:36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现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Part 1

主要内容

作者概况

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称文木老人,又因自家乡移居至江苏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称秦淮寓客(现存吴敬梓手写《兰亭序》中盖有印章全椒吴敬梓号粒民印)。

出身缙绅世家,幼年聪颖,善于记诵。早年生活豪纵,初入学为生员,后屡困科场,家业衰落,经历世态炎凉之苦。乾隆初荐举博学鸿词,托病不赴,晚年研究经学,穷困以终。精熟《文选》,工诗词散文,诗赋援笔立成。

著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文木山房诗文集》十二卷(今存四卷)、《文木山房诗说》七卷(今存四十三则)。

艺术特色

1、结构

《儒林外史》是一部短篇艺术与长篇艺术相结合的作品。虽然它一般被归类为长篇小说,但它的结构却与人们平常所说长篇小说的结构有着很大的不同。小说全书中没有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框架,而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的连环套;前面一个故事说完了,引出一些新的人物,这些新的人物便成为后一个故事中的主要角色。

2、白描

《儒林外史》通过精确的白描,写出常见、公然、不以为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谐,显示其蕴含的意义。

3、讽刺艺术

《儒林外史》通过不和谐的人和事进行婉曲而又锋利的讽刺。五河县盐商送老太太入节孝祠,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满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满堂有知县、学师等官员设祭,庄严肃穆。但盐商方老六却和一个卖花牙婆伏在栏杆上看执事,权牙婆一手扶着栏杆,一手拉开裤腰捉虱子,捉着,一个一个往嘴里送。把崇高、庄严与滑稽、轻佻组合在一起,化崇高、庄严为滑稽可笑。

4、美学风格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

5、人物塑造

《儒林外史》人物形象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原型,加以艺术的锤炼,使之成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在此时,吴敬梓笔下的人物形象已经不等同于生活中的人物原型,而是成为了一个艺术形象。

主要内容

《儒林外史》全书五十六回,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

书名上,儒林一词源出《史记》儒林列传。是儒者之林,指学术界等。国史列传,自然是正史,作者专门以外史为书名,正是为了作区别,正如作者的挚友程晋芳在《怀人诗》中所揭示的:外史记儒林,刻画何工妍;吾为斯人悲,竟以稗史传。则是作一正统记史之外的的儒林传记,并且作者有意把书中故事假托发生在明代,以类正史,而实际上描绘的却是清代广泛的社会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时代的文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的厄运。

人物介绍

王冕

王冕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作者据此进行了改编。王冕在小说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小说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点,正如回目所说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王冕作为一个士人作为一个名流,在他身上体现着中国士人的精神。

周进

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

范进

范进时年五十余岁,连秀才都没考中,家中穷困不堪,他腊月还穿着单衣,冻得他直打哆嗦,广东虽然气候温暖,但腊月时节温度也不高。周进见到他,便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惨状,在惺惺相惜之下,将他录取为秀才,后来又将他录取为举人,因此上演了一出范进中举的癫狂闹剧。

严致和

严致和即严监生,清雍正朝规定,秀才中凛生,凛生被选入国子学称贡生,次于凛生、凛生选入国子学成为监生,

严致中

严致中是一个贡生,经考选等方式进入设于京师的国子学以后就称为贡生。

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号超人,温州府乐清县人。小说在匡超人的行为描写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表现质朴孝顺的匡超人,二是表现泯灭人性的匡超人。

沈琼枝

沈琼枝是教书先生沈大年的女儿,遵父命嫁给盐商宋为富为妻。但到了盐商宋为富府上之后,才知道是一场骗局,盐商宋为富原来是娶沈琼枝为妾。琼枝父状告宋为富,宋重金贿赂知县,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琼枝带着金银细软独自去往南京,开始了她新的独立生活

主题思想

《儒林外史》,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纯熟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Part 2

练习题

1、阅读能力的核心就是阅读方法,不同体式的名著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采用哪些方法阅读?(答出两点即可)

2、简要概述儒林外史的文学地位。

参考答案

1、《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的讽刺小说。①体会批判精神。书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捉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用意是展现这种制度对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的不合理。

②欣赏讽刺笔法。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儒林外史》擅长运用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的笔法。

③联系现实,深入理解。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要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答出两点即可)

2、《儒林外史》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

《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最新讯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