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19: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考点汇总_中考复习-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备考2019: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考点汇总

发布时间:2018-10-09 10:51:31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

刘真

亦师亦父的严教授去了,他到我梦里来过,渊博严格,目光清激,一如从前。

十七年前,我到美国留学。面临的现实与理想中的美国梦大相径庭,我像只迷失的土拨鼠一样惆怅。

所幸,与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在异乡不期而遇,让那段时光变得温暖、生动、有滋有味。

留学之初,由于学业繁重,疲于应付,选课时就想偷懒,挑一门中国文学,窃以为中文到底是母语,拿个A应该不难。

授课老师是位清癯的华人长者,银灰短发,清澈的目光透着世事洞明的智慧。

他开门见山:我是严光裕,诸位选这门课无非两种,或是有情怀,或是想轻松拿学分。到底是老江湖,一句话就说到我心里去了。

这门课要想拿A,无他,热情而已!这简单的开场白,直到今天仍犹弦在耳。

严教授常在课堂上突然提问,题目刁钻,要求严格。我在他门下如履薄冰,不敢稍有懈怠。

后来我才知道,他原是江南水乡诗礼传家的公子。我见过他年少时的照片,一个翩翩美少年,长衫芒鞋,目光清澈。他志学之年随家人移居他乡,后远渡重洋,教书育人,著文立说,人生经历丰富而曲折。

同窗们公认严教授有三绝:一绝,学识渊博,经史子集、汉唐名家,莎士比亚、左拉歌德,杂书小说、野叟村言,他都广泛涉猎,授课时旁征博引,精彩纷呈;二绝,英文功力深厚,书写精巧优雅,口语流利地道;三绝,板书漂亮,规整遒劲,堪比书上的印刷体。

可在我心中,严教授还有第四绝--他亲手烙的葱油饼,且位居四绝榜首。

严教授的葱油饼丝丝缕缕、层层叠叠,威香、鲜香、齿颊留香,令人一见亲切、再见倾心,留待以后的如寄浮生里慢慢回味。

初次去严教授家吃葱油饼,缘于一节电影欣赏课。

中国文学课照例有电影欣赏,记得那次观看的电影,讲述的是几个少年离开家乡去城市游历,在流离中成长的故事。在他们身上,我隐约看见自己的影子,百感交集,突然,我最先被严教授问到电影观感。他们是要回去的,我也必定要回去的,他们迷惘的青春无处安放我离乡的孤独、学业的忧烦、前途的不确定竞让我一时语塞。我颓然坐下,下课后,我想说点什么,严教授摆摆手:晚上去家里吃饭吧。

满桌的菜肴,蓋不住葱油饼的香气。微黄的外皮泛着油光,薄得透明,可以看见里面镶嵌的老绿的葱花。

我最拿手的就是葱油饼,严教授说,当年离开江南后,一家人失了生计,我父亲就靠一间葱油饼铺子,养活三代人。我十多岁时一放学就到店里帮忙,是家传的手艺,或许是因为记起那段艰难却快乐的时光,他的脸上浮现出孩子般灿烂的笑容。

葱油饼也是我最心爱的美食,我深有共鸣,小时候物资匮乏,难得吃一顿母亲烙的葱油饼,嘴巴能香好几天。

那就常来吧。他清澈的目光满是溫暖。

从此,严教授的葱油饼香味深深印在我的唇齿间、心坎上。慢慢地,我觉得日子并不难熬,反而每一天都生出些欢喜来。

相聚的日子总是仓促,来年夏天,我接到另一所大学的入学通知,必须很快去报到。

这样快?严教授很意外。

是学生签证的问题,我像做错事一样,嗫嚅着,不得不转学,没想到这么紧迫。

临行前,严教授把结业成绩递到我手中,一个亮丽的A:你有文学天分,又刻苦,虽不从事这行,也別轻易放弃对中国文学的热爱。人在海外,这就是你和祖国血脉相连的脐带。他清澈的日光中装满了殷切的叮嘱。

到纽约后,学习、毕业、找工作、女儿出生,人生大事接踵而至,很长一段时间,和严教授只能电邮往来。

直到七年前,我和妻子从纽约去看严教授,他的头发已经全白,目光依旧清激。见到我们,他喜悦得像个孩子,他问我的近况,问孩子可好。殷切地叮嘱千万不要放松孩子的中文教育,我告诉他,女儿在家里全用中文对话,且认识几千个汉字,他显得很欣慰。

他一定要亲自下厨烙葱油饼。和面时,妻子凑过去请教,说尝试过许多次,烙出来的葱油饼总差点味,不知诀窍何在。他颇自得地笑起来,耐心向她传授烙饼的窍门,怎样制作油面,怎样三翻六转,指画口授,不厌其详。眼前场景,让我恍惚又回到中国文学课堂上,那清癯而渊博的长者,对他的学生真诚地说:无他,热情而已!

他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对葱油饼如是,对学问如是,对门人弟子如是,对祖国故里亦如是。

2013年,从祖国北京传来消息,提出让居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翌日,它就变成严教授的电邮签名档。耄耋之年的他阅尽沧桑,却对这句话情有独钟,其中一定有些什么深深触动他的灵魂。

来年,那个上午,狂风裹挟着冷冷的雨珠子敲打窗棂,乱人心魄。忽然接到师母来电,说严教授于七天前仙逝,遵奉遗嘱,未惊动亲友,骨灰撒入太平洋,一切妥帖,不必挂念。

放下电话,我呆坐半晌,悲从中来,泪湿衣襟。

往事像电影一般,舒缓而沉重地从心底浮现,那个目光清澈的翩翩少年,从唐诗里的江南走来,走进锦瑟青春,走进经史子集,走进美国的校园,走进莎翁的宇宙,走进白发如雪,走进深不可测的太平洋。

前尘种种,清晰如昨,好像从未离开过。

(1)文中写到葱油饼具体做法的时间和事件是

A.十七年前,电影欣赏课后去严教授家

B.七年前,我和妻子从组约去看严教授

C.十六年前,我因为转学与严教授告别

D.2013年,我从北京去纽约看望严教授

(2)严教授课堂上提问刁钻,这与他的热情并非格格不入。请对此简要分析。

(3)严教授清澈的目光有丰富的内涵。下列选项中,文章未直接表现的一项是

A.世事洞明的智慧

B.仁厚慈爱的温暖

C.郑重殷切的叮嘱

D.阅尽沧桑的回味

(4)葱油饼再美味,毕竟是家常食品,在我心中却位居四绝榜首;一部刻印粗拙的《山海经》,在鲁迅笔下却是最为心爱的宝书;同样,《社戏》中那夜的豆和戏好得实在再没有了一定有某种原因让这饼、这书、这豆、这戏变得如此特别。

请先提炼其共同原因,再以本文和《阿长与<山海经>》为例阐述。

习题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记叙文综合阅读。《严教授和他的葱油饼》是一篇记事怀人的文章,作者回忆自己到美国留学的经历,为了轻松选择严教授的中国文学课,却被告知要学好需要热情。在作者心中,严先生有四绝,他亲手烙的葱油饼位居四绝榜首。后来严先生邀请作者到家吃饭,品尝了葱油饼。转眼作者和严先生分离,只能邮件联系。在作者心中,他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对葱油饼如是,对学问如是,对门人弟子如是,对祖国故里亦如是。

(1)本题考查文章细节理解。

ACD.不符合原文;

B.正确,文中提到具体做法的内容是:和面时,妻子凑过去请教,说尝试过许多次,烙出来的葱油饼总差点味,不知诀窍何在。他颇自得地笑起来,耐心向她传授烙饼的窍门,怎样制作油面,怎样三翻六转,指画口授,不厌其详。具体时间点出现在上一段:直到七年前,我和妻子从纽约去看严教授。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严教授课堂上提问刁钻,这与他的热情并非格格不入,而是从侧面表现了他的热情。他是一个充满热情的人,对葱油饼如是,对学问如是,对门人弟子如是,对祖国故里亦如是。严教授提问刁钻,为我转变学习态度、获得A做铺垫,表现了他对门人弟子的热情;这也展示了他学问渊博,与他的三绝呼应,表现了他对中国文学、对学问的热情;这为后文的两次叮嘱、更改电邮签名做铺垫,表现了他对祖国故里的热情。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ABC.正确,第一次提到严教授的目光在第五段:清澈的目光透看世事洞明的智慧。第二次提到严教授的目光在第十八段:他清澈的目光满是温暖。第三次提到严教授的目光在第二十三段:他清澈的目光中装满了殷切的叮嘱;

D.无中生有,阅尽沧桑的回味与原文不符。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的概述、阐述分析能力。因为这些物品都表达了在特定的情境下特殊的情意。本文中,葱油饼是我小时候物质匮乏时最心爱的美食;在我留学之初迷惘、孤独时,严教授的葱油饼让我感受到父亲般的温暖;同时,葱油饼还寄托了同为海外游子的我和严教授对亲人、对故土的眷念。《阿长与<山海经>》中,《山海经》是在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时,由粗鄙、没文化、连书名都说不清的保姆长妈妈为我买来的,这本书饱含了长妈妈对我质朴的关怀。

答案:

(1)B

(2)严教授提问刁钻,为我获得A做铺垫,表现了他对门人弟子的热情;这也展示了他学问渊博,与他的三绝呼应,表现了他对中国文学、对学问的热情;这为后文的两次叮嘱、更改电邮签名做铺垫,表现了他对祖国故里的热情。

(3)D

(4)因为这些物品都表达了在特定的情境下特殊的情意。葱油饼是我小时候物质匮乏时最心爱的美食,寄托了同为海外游子的我和严教授对亲人、对故土的眷念。《山海经》是在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时,长妈妈为我买来的,这本书饱含了长妈妈对我质朴的关怀。

点击显示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最新讯息
  • 大家都在看
  • 小编推荐
  • 猜你喜欢
  • 全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