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的侵华史》复习探讨_中考复习-查字典中考网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关键词
您现在的位置中考网 > 浙江省 > 杭州市 > 中考备考 > 中考复习 > 正文

《列强的侵华史》复习探讨

发布时间:2011-09-23 13:01:15来源:查字典-中考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四次侵华战争的概况。

2)结合不平等条约内容,分析历次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理解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2)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史要拓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天的中国要与时俱进,提高综合国力。

二.教学重点:列强四次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三.教学难点: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能力,加深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认识。

四.教学思路:

1.激情导入:用简练的语言,导入本课的主题。

2.回忆往昔:分组导学,师生共同感悟侵华史的脉络。

3.思维拓展:教师设置问题,从纵向、横向提升主题。

4.课堂反馈:习题抢答,理论联系实际,检测学习效果。

5.承上启下:用简洁语言过渡到下一个专题,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复习阶段。这一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解的是中国近代历史。大家还记得,中国近代史开始于什么时间吗?近代史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是一部使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屈辱史,它是一部饱含着无数中国人血泪的历史。整部近代史始终贯穿着三条线索,即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今天我们先复习第一条主线,列强的侵华史,即第一单元的内容。)

2.回忆往昔:

本单元讲述的是中国怎样由一个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带着这一思路,师生共同复习。

1)给学生分组。

2)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看书。因为时间有限,一个小组只看一课的内容,展示成果的时候,师生再一起共同复习教材。

列强四次侵华战争的概况: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

(2)导火线:

(3)主要经过: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5)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

(3)主要经过:

(4)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18944895年)

(1)起因:

(2)主要经过: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4)影响: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

(2)主要经过: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4)影响:

3)展示成果: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按照导学提纲,师生共同复习基础知识,其他组有疑问的可以提出让探讨的一组解惑,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复习的重点。

4)理清思路:最后老师作简单总结,本节课复习了一个专题,四次战争,一个社会的形成过程。

3.思维拓展:

设置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1)中国是怎样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请同学们说出此题的思路)

2)历次的侵华战争共同的结局及失败的共同原因。(纵向与横向比较得出)

3)今天重新复习这段历史,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今天我们应如何做?(以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说出更新颖的思路)

4.课堂反馈:

布置学生做同步习题,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行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

5.承上启下:用简短的语言过渡到下一个专题。告诉学生,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先进的中国人没有气馁,正像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下一堂课我们将接着复习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6.板书设计:

战争名称时间原因过程结果

的失败的原因

华启示

列强的侵华史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四次侵华战争的概况。

2)结合不平等条约内容,分析历次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理解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2)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天的中国要与时俱进,提高综合国力。

二.导学重点:列强四次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三.导学难点: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能力,加深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展示成果:

列强四次侵华战争的概况: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

(2)导火线:

(3)主要经过: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5)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

(3)主要经过:

(4)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18944895年)

(1)起因:

(2)主要经过: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4)影响: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

(2)主要经过: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4)影响:

五.凝聚智慧,合作探究:

1.中国是怎样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历次的侵华战争共同的结局及失败的共同原因。(纵向与横向比较得出)

3.今天重新复习这段历史,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今天我们应如何做?

六.习题演练,快乐抢答:

1.下列《南京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根本目的的是()

A.割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辟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

2.中国海关失去保护本国经济的作用是开始于()

A、闭关锁国政策B、《南京条约》的签订

C、虎门销烟D、甲午中日战争

3.我们学习鸦片战争的历史,知道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时,我们应牢记的历史教训是()

A.鸦片危害严重B.团结就是力量C.落后就会挨打D.外交需要谋略

4.2004年4月,中国保利公司以3000万港元的巨额资金,从某拍卖行购回原圆明

园大水法前十二生肖中的虎头、牛头、猴头,受到国人的称赞。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是

什么事件中流失海外的()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是在下列哪次事件中()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洋务运动

6.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甲午中日战争后

7.台湾是中国的宝岛,因此一直是帝国主义列强觊觎之地,那么在近代强占台湾的列强是()

A.美国B、英国C、俄国D、日本

8.《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清政府拆毁大沽台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D、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9.1901年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市民写下这样的感慨: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清朝变成洋人廷。下列体现列强二度在北京的侵略暴行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结合下面三幅图,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题,写一篇50字以上的短文。内

容包括图片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及该事件的影响和比较图片后你的感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四次侵华战争的概况。

2)结合不平等条约内容,分析历次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理解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2)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学史要拓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天的中国要与时俱进,提高综合国力。

二.教学重点:列强四次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三.教学难点: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能力,加深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认识。

四.教学思路:

1.激情导入:用简练的语言,导入本课的主题。

2.回忆往昔:分组导学,师生共同感悟侵华史的脉络。

3.思维拓展:教师设置问题,从纵向、横向提升主题。

4.课堂反馈:习题抢答,理论联系实际,检测学习效果。

5.承上启下:用简洁语言过渡到下一个专题,开拓学生的视野。

五.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复习阶段。这一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解的是中国近代历史。大家还记得,中国近代史开始于什么时间吗?近代史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是一部使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屈辱史,它是一部饱含着无数中国人血泪的历史。整部近代史始终贯穿着三条线索,即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今天我们先复习第一条主线,列强的侵华史,即第一单元的内容。)

2.回忆往昔:

本单元讲述的是中国怎样由一个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带着这一思路,师生共同复习。

1)给学生分组。

2)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比赛的形式看书。因为时间有限,一个小组只看一课的内容,展示成果的时候,师生再一起共同复习教材。

列强四次侵华战争的概况: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

(2)导火线:

(3)主要经过: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5)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

(3)主要经过:

(4)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18944895年)

(1)起因:

(2)主要经过: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4)影响: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

(2)主要经过: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4)影响:

3)展示成果:教师以提问的形式,按照导学提纲,师生共同复习基础知识,其他组有疑问的可以提出让探讨的一组解惑,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复习的重点。

4)理清思路:最后老师作简单总结,本节课复习了一个专题,四次战争,一个社会的形成过程。

3.思维拓展:

设置问题,师生共同探究。

1)中国是怎样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请同学们说出此题的思路)

2)历次的侵华战争共同的结局及失败的共同原因。(纵向与横向比较得出)

3)今天重新复习这段历史,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今天我们应如何做?(以比赛的形式激励学生说出更新颖的思路)

4.课堂反馈:

布置学生做同步习题,用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行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

5.承上启下:用简短的语言过渡到下一个专题。告诉学生,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和仁人志士的探索史,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先进的中国人没有气馁,正像孙中山先生说的那样,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下一堂课我们将接着复习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6.板书设计:

战争名称时间原因过程结果

的失败的原因

华启示

列强的侵华史学案

一.导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四次侵华战争的概况。

2)结合不平等条约内容,分析历次侵华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3)理解为什么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过程与方法: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2)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让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今天的中国要与时俱进,提高综合国力。

二.导学重点:列强四次侵华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三.导学难点:巩固基础知识,提升能力,加深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认识。

四.自主学习,展示成果:

列强四次侵华战争的概况: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

(2)导火线:

(3)主要经过: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5)影响: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

(3)主要经过:

(4)影响:

3.甲午中日战争(18944895年)

(1)起因:

(2)主要经过: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4)影响: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

(2)主要经过: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4)影响:

五.凝聚智慧,合作探究:

1.中国是怎样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历次的侵华战争共同的结局及失败的共同原因。(纵向与横向比较得出)

3.今天重新复习这段历史,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今天我们应如何做?

六.习题演练,快乐抢答:

1.下列《南京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根本目的的是()

A.割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辟通商口岸D协定关税

2.中国海关失去保护本国经济的作用是开始于()

A、闭关锁国政策B、《南京条约》的签订

C、虎门销烟D、甲午中日战争

3.我们学习鸦片战争的历史,知道清政府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时,我们应牢记的历史教训是()

A.鸦片危害严重B.团结就是力量C.落后就会挨打D.外交需要谋略

4.2004年4月,中国保利公司以3000万港元的巨额资金,从某拍卖行购回原圆明

园大水法前十二生肖中的虎头、牛头、猴头,受到国人的称赞。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是

什么事件中流失海外的()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是在下列哪次事件中()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洋务运动

6.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设了一家工厂。你认为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中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D、甲午中日战争后

7.台湾是中国的宝岛,因此一直是帝国主义列强觊觎之地,那么在近代强占台湾的列强是()

A.美国B、英国C、俄国D、日本

8.《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出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A、清政府拆毁大沽台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

D、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9.1901年一位生活在北京的市民写下这样的感慨: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清朝变成洋人廷。下列体现列强二度在北京的侵略暴行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10.结合下面三幅图,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主题,写一篇50字以上的短文。内

容包括图片分别反映的历史事件及该事件的影响和比较图片后你的感想。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全国站